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武侠小说 > 剑饮沧海录

第114章:万物静观皆自得

李牧羊目前正陷入十分诡异的状况,在距离午后三刻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的情况下依然深陷堕泪碑文之间,不得苏醒。这种情况下,他很容易会被灵境战场的主人朱赤鱬踢出,从而失去争夺灵境炽气、角逐玄珠的资格。

但就在林青鱼发出那声惊呼的前一瞬间,堕泪碑上有六团光芒骤然而起,激射而出,落于李牧羊身躯之内,光团最终化作六缕明若星辰的光线,将人与碑彻底相连,在光线连接堕泪碑的那端,隐约有一枚“静”字大放光彩,与李牧羊已成共鸣之势,瞧着神秘无比。

六枚“静”字,寓为何意?

众人呆呆瞧着,只觉得神妙异常,只觉得这少年与堕泪碑大有机缘。

————

然而众人心中如何想象,李牧羊却是一概不知。先前炼化那“阴阳一炁自浮沉”七字,得了一道天地剑意入体,更有神秘女童与其神念相连。然而,在此之后,遍寻碑文却再难有所感应。直到目光落在一枚“静”字之上。

这一碑文寻寻常常,但在某一瞬间,李牧羊心底深处却忽然间产生了一种极度的渴望和仰慕,就像是干枯的大地渴望一场从天而降的甘霖,一尾缺水的鱼儿渴望一湖清澈可见的碧水。他猛然间发现:这个字不寻常。其实,能出现在堕泪碑上的碑文,每一个字都不寻常,只是看个人的悟性与机缘而已。按这种最常见的说法来看,这枚“静”字碑文和他,必然有着说不明道不清的某种缘分。

“静”字多义。本有恬静平和的隐士风流,也有娴静端庄的淑女风采,又通“靖”,意为平定镇抚。由静之本意转为动之本意,凭空多了几分肃杀威势。

李牧羊自幼在申屠知元先生的那座听雨楼内饱读诗书,虽然从来便是一身牧羊儿气息,却从不缺心中万千沟壑。“静”字入目,如沐春风,在瞬息之内,他的脑海已经浮现过很多印象深刻的画面与气息。

首先是一座山峰与一片明月。

月光皎皎,峰峦如聚,寂无人声,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满山桂花馥郁,轻轻飘落半空。明月缓缓升到半空,在一瞬间照入山谷幽涧,惊起了几只栖息山鸟。山鸟的清脆鸣叫,开始长久回荡在空旷山涧。一时间,月光照入山涧,天地一片明朗,在这个寻常却不平凡的春日深夜里,与山偕老,美如梦境。当这幅画面出现在李牧羊心神中时,四枚碑文依次点亮,宛若一道璀璨星光,横亘于星河万里之间。

是为:夜静春山。

碑文之光,似山溪潺潺,聚于“静”字,凝为一团光辉,却似乎对李牧羊不屑一顾。

————

或是心血来潮,或是碑文指引,或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李牧羊目光巡视,又有一枚“静”字扑入眼帘,宛若活物。少年大惊,心中大寒,却自然而然想起申屠先生临走前赠送的四十九道剑气通天,当日剑气通天四字之下录有巴陵旧事,曰: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把酒临风。

夜醉,登斯楼也。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水,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遂而歌之,词曰:“明月出东山,流光斩人间。渺渺兮予怀,望铁剑兮天一方。

中有四字,记录千里明月落在万里人间,江河之上。清澈水底同样藏着一轮明月,像一块绝世无双的美玉。

是为:静影沉璧。同样四枚碑文依次点亮,汇成一团,围绕于“静”字左右。

李牧羊神情复杂,静影沉璧四字与四十九道剑气通天有诸多巧合,按申屠先生所言,此剑源于大衍学宫深处,而堕泪碑却是绝代大妖朱赤鱬之物,两者究竟有何关联?一念既起,万念皆生,李牧羊强行压制万般杂念,继续寻找下一枚“静”字。到了此刻,他早已明白这枚“静”字与自己大有机缘,而这份机缘很大可能将会在所有“静”字出现之后才会显形。

————

说起来极为神奇,随着第一枚、第二枚“静”字的出现,后续的“静”字碑文被察觉速度大大提高,出现极快,目光所至,跃然而出。

和其他碑文一样,在碑文入目一刻,脑海之中自有一幅画面缓缓形成,似是解答,又似是注解,以形赋意,以意赋形。

隆冬将逝,冰雪将融,草木将生,初春将至。一夜之间,风自东方来,吹皱一池春水,吹绿一丛春树,春江水暖,浅草青青,一派早春二月风光,旖旎无边。

是为:东风除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银杏颇多,又因西北难闻风雨之声,故宅名听雨。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是为:闲静少言。

每逢大事,必有静气。或握一狼毫,著字百篇;或煮一壶酒,杯杯微醺;或持卷数部,夜读江山;或立于月下,独观江河;或乘舟远行,眠于水波。每遇天南地北难决之事,必有心中默言万千思之以应。

是为:静言思之。

————

夜静春山,静影沉璧,东风初静,闲静少言,静言思之。

李牧羊霍然察觉,片刻之内已有五团光辉围绕五枚“静”字碑文璀璨绽放,却依旧不见炼化共鸣趋势。或许尚有其他“静”字在侧蛰伏,是最后的关键之处。

所谓静字,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情绪,是面对天地巨变、面对人生巨变、面对生死危机、面对难言愁绪的最得体应对,任他清风徐来,我自巍然而立。李牧羊心念万变,联想到自身连番遭遇,更是深有体会。本想做一名无忧无忧的边城牧羊人,牧羊吃肉喝酒娶妻生子安然老死,却不料一时勇武无双,生擒了烈火帮的二当家元孟匈,自此踏入修行者的世界;本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鹿城卫战士,守卫边关临阵杀敌,保卫一方家园,却不料机缘加身,白鹿榜入体,得萧锦绣赠剑,蒙白太微授艺,最终在天玄塔之战中崭露锋芒,驾驭裂天玄妖鹿击退北荒九皇子耶律长风。之后,更是福缘不断,地脉神山之中炼体炼心,再塑真我。只是伴随着众多机缘加身,这些机缘也像一道道枷锁将他紧紧束缚。前有鹿城卫萧锦绣的留晚居传承大业,后有叔叔李晋棠与高唐李氏的恩怨情仇,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他密切相关,将他紧紧束缚在一条似乎已经规划好的道路上,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向前走去,走向 不可知却又似乎可知的未来。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李牧羊相信自己绝对不是一名勇士,更切贴的说来,他更像一个投机主义者,既有市井小人的市侩狡诈,又有侠客君子的风度翩翩,更有沙场征战方能历练而来的无情残忍与杀伐决断。如果细细探究起来,这些性格更像是他每一段人生的真实写照。

所以,见识了朱赤鱬大人的堕泪碑上五枚“静”字碑文后,他在瞬息之间似乎找到了未来的方向,确定了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枷锁般的未来。人生多变,静观风云。纵有千变万化人生,自有万物静观之心,如此,谁又能左右命运?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李牧羊心念所指,堕泪碑上,五枚“静”字碑文中央又有一枚巨大“静”字跃然而出,然后依次勾连其他三枚碑文,是为:万物静观。

此字一出,光芒四射,与其他五大光团相互辉映,宛若天际星辰熠熠生辉。骤然之间,六大光团疾扑而出,目标正好朝着李牧羊胸口处。须臾之间,光团入体,穿过经脉窍穴,落入无边识海,化作六座大山,巍然屹立于识海怒涛之上,任凭惊涛拍岸,浪卷千层,也自巍然不动,静如山岳。

在李牧羊体外,六缕明若星辰的光线,将人与碑彻底相连,在光线连接堕泪碑的那端,六枚“静”字大放光彩。六枚“静”字碑文,各自携带三字,共计二十四碑文。

加上之前那蕴藏天地一剑的“阴阳一炁自浮沉”七枚碑文,李牧羊竟然已炼化整整三十一枚堕泪碑文。

如此数量,却不知又能有几人能比?

午时三刻已至,在同一时刻,李牧羊睁开双眼,收回神念,与堕泪碑的联系也自此切断。而几乎就在同时,堕泪碑上的一千零二十四枚碑文纷纷化作飞灰,飘飘洒洒消失在风中。碑身中央霍然出现四枚大字:堕泪碑榜。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