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万鬼白昼拦飞舟
飞舟临空飞行,如船滑行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十分的平稳。
里面数人,只见衣衫迎风晃动,身形却似扎根于土地的山峰,再猛烈的狂风也吹动不了他们。
眨眼间过天上白云,弹指间翻地面山川。只不过片刻,飞舟已经到了连天山脉的边缘。
摇光真人和大觉菩萨商议了一会,让飞舟停止了前行。
众人在半空中向下方看去,只见下方的密林浓荫中,似潜行着千军万马一样。
树晃枝摇间,偶有掉落的树叶被几股风吹的分不清方向,最后只得分裂成碎片,然后被更多的风给旋搅成粉末。
稍后更有千百树叶被无数股细微的风操控着,团成个个人头大小的球,向着飞舟飞来。
有的飞的近,有的飞的远,但是都飞不到一半的地方,树叶就一片一片的分散了。
半空中于是飞舞着数不清的各种树叶,奇怪的是都不降落,都还旋转着向飞舟靠近。
偶有刚分解的几片树叶聚在一起,附近的所有树叶都会立即粘上去,于是,一个越来越大的球团就出现了。
球团先有人头大小,后形似牛马,再似房屋,终成和飞舟一样大的球团。
球团大而无重,不停的旋转着向飞舟靠近,数不清的树叶分离出去,可是更多的树叶又毫不停息的粘上去。
大球团率先而上,后面还有源源不断,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的树叶团子紧跟而上,最下面还有遮天蔽日的树叶也紧紧跟随。
眨眼间,一个比原先的树叶球团更大的树叶团子出现了。
再眨眼,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树叶团子不停的出现,不停的增多。
仿佛商量好的一样,所有的树叶团子都加快了速度,飞快的向飞舟撞去。
飞舟上,摇光真人和大觉菩萨一齐紧盯着张丹成。
摇光真人厉声问道:“许道友,来之前你再三保证这里的孤鬼野鬼在白天的时候并不能出没。可现在下面,那么多的野鬼,仅仅托付于片片枯叶,就能在大白天的游走于天地间。你丹药盟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觉得我三教好欺负了?”
张丹成讪笑着赶紧道:“真人说的那里话,依我盟中典籍记载,这里的鬼魂除了丰都城里的无常,夜叉,罗刹外。丰都城外的野鬼,确实是不能在白天出没的。真人也知道,人族与鬼族有很长时间不通消息了,想必是丰都城这些年又练成了什么秘术也不一定。不过,真人道法高深,还有大觉菩萨与季书文先生同舟,想来这些野鬼是阻拦不住我们的……”
一群野鬼就把你吓成这个样子!果然是七星真君中滥竽充数的!不过也好,省的我再多操心。
张丹成低眉顺眼的奉承着摇光真人,说到大觉菩萨和季书文的时候,还分别向对方合手弯腰施礼。
大觉菩萨泰然受之,并不开口说话。
季书文则赶紧回了张丹成一礼,又赶紧接着说道:“传闻近年,连天山脉中央的历鬼游魂,开始经常的向山脉边缘走动,甚至还有极个别的会在晚上流窜到人族的村庄和城镇。我看下面的情势,其中肯定有无常,夜叉一类的厉鬼操纵。要不然,单凭那些灵智全无的孤魂野鬼,是不会有下面如军队攻击一般的声势的。”
大觉菩萨看着眼前的季书文,心思不停的翻转,只不过眨眼间,就想起了好多事。
千多年前,秦国靠天下无双的强悍军队和法术战法诡秘的阴阳宗,还有一部分法家,兵家,墨门中人的暗中相助,经过几十年的谋划和战争,才统一了当时并立着的其他六国。
秦国一统天下后,大力打压和其他六国有关系的儒家和道家。我佛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才有机会接触到这片天下。
当时儒家弟子与六国皇族关系颇深,六国灭亡后,传闻有儒家杰出弟子和六国皇族幸存之人,勾结墨门中人,意图刺杀秦皇。
行动最终失败,但却引起秦皇暴怒,最后秦皇迁怒儒家,下旨收缴儒家书经,大火焚烧。又逮捕儒家弟子四百多人,挖坑活埋。
焚书坑儒后,儒家蛰伏了近百年。秦灭亡后,才又开始慢慢的出现。尤其是近百年,四国朝堂权势被儒家大儒和其弟子把持了一半还多。更有各州县的知州和县令,十有八九也是儒家的弟子。
不过,关于焚书坑儒还有另一种传言,说是当年的秦皇一统天下后,想以肉体凡胎求长生之术。
苦求数年的秦皇,结果连百岁境之前的通脉和开窍两关都不曾达到。最后,求得当时阴阳宗的老宗主亲自出手为他通脉,结果好像也是毫无效果。
后来,有儒家术士进言说,七国之外的极西黄沙地底沉睡着极少数的僵人,其中修为高深者的血液,配以多种珍贵草药,炼成丹药,凡人可以直接服用,只需沉睡数年,醒来后就可以长生不死。
秦皇受此蛊惑,命令大将白定向率大军远征极西黄沙地,欲捕获僵人取血炼丹,谁知白定向大军一去不返。
白定向为兵家杰出弟子,为秦皇一统天下毫不停息的征战了十几年,谁知道平定了天下后,一次想来很简单的出征却永远的消失不见了,甚至连一丝一毫的消息也不曾传回朝堂。
最奇怪的是白定向当时所率领的是天下最强悍的军队,就算是最快的战败,最大的伤亡,也得有个过程,也得有传令兵来回的传递消息吧!
秦皇莫名其妙的痛失大将和强军,又长生无望,所以就下令逮捕了当时进言的儒生,并牵连到其亲朋好友多达四百多人。
坑杀了四百多人后,秦皇又认为儒家术士所言所书多有不实,就又下令焚烧儒家书经和典籍。
两种说法,孰真孰假,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说的清的!
一千多年前的天下,七国并立,朝堂与民间奇人百出,更有各行各业的人才结社成宗。
当时有言:三人同行,百家争鸣。阴阳不出,儒道至圣。
三人同行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三个人兴趣相投,就可以结社,然后收纳人才,壮大实力,终成一派学说,以后就可以名利双收,青史留名。
百家争鸣说的则是,当时的七国大大小小的教派宗门几乎有一百家之多。
最后的阴阳不出和儒道至圣,意思最明了了,说的就是,只要阴阳宗不于世间大肆收取弟子。那么就只有儒家和道教才能教的出圣人了。
我佛门中人来到这天下后,多与儒家和道教中人交流。
两家各有所长,尤其是儒家,学习前先修自身的方法和我佛家的好多真经颇有相似之处。
至于道教,四国不稳定前,他们近天地,远人事,似不愿沾染人间是非。可四国稳定不久,他们就又勾搭上了四国皇族。近几年,四国皇族似有意让他们与儒家官员争斗。
道教都不了解的鬼族情况,儒家却好似知道的不少!
看来,背靠朝堂还是好处不少的!
看来,以后有机会还是应该让我佛门弟子多和儒家的弟子多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