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下一步是农业
孙秘书在门外轻轻敲门,“长安,诺基亚发售手机了,你要不要,我们可以给你顺手预订一台。”
“诺基亚?好,不过,我要两台。”
孙秘书应声之后,连忙转身离开。
孙长安望着他的身影,又看向手上图纸,他目前不准备进军国内手机市场。
因为市场竞争太低端了。
诺基亚等品牌手机发行之后,还没被国外市场垄断。
现在真正需要研究的是精密测量仪,风力发电机,国产飞机,人造太阳核能技术,碳纤维,重型燃气轮机,电子光学等等。
这些技术的背后是被垄断的各行各业。
想要脱贫致富,就要从根源解决问题。
他的下一个研究方向是低价农药以及无人机播种,从根源减轻农民的负担。
农业是民生根本。
计划被他罗列在表上。
孙秘书才刚走没多久,又急匆匆的跑了回来,他满头冷汗,神情凝重。
“出什么事了?”孙长安急忙说道。
孙秘书只是扯着嘴角笑了一下,便叹息着说道:“有人来镇上,和村民们套近乎,想收买他们,让他们出卖我们的核心技术。”
但核心技术只有孙长安在掌握,其他人哪里会懂呢,那群花钱收买人心的家伙真是愚蠢,
“随他们去吧,这些人不会成功的。”
孙长安满脸不在意。
孙秘书却欲言又止片刻,“不止这些,那些人还找到了我,他们给了我一百万,让我配合他们做假账。”
那些钱,孙秘书没动过,而他脸色难看,是因为考虑到了孙长安的现状。
“孙家镇的村民没上他们的当,我也没有,但这些人很显然是冲你来的,你不觉得应该小心点吗?”
“可你们也没出卖我,不是吗?”
孙长安两手一摊,很是随意。
孙秘书瞬间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他真没料到孙长安会这么淡定。
“那技术问题呢?他们要是偷走了你的技术,那你接下来怎么办?我特地给你查了一下,是宏业照明做的。”
因为买了国外的技术专利,近两年,宏业赚的盆满钵满,当然也压垮了许多国人的灯泡工厂。
要不是孙长安执行收购运营模式,那些负债累累的人恐怕早就寻短见了。
眼下,他们成了灯泡公司的一份子,也拿了一定的股份量,即使孙长安不说,他们也会用心经营。
至于会不会有分公司做假账,那也是他们遭罪,而不是孙长安出事。
“偷不走的,这个技术我都给中科院了,要是他们还能偷走,那未免太简单了。”
一个普通灯棒看着好像平平无奇,但里面的每一个零件都是技术,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他们哪怕得到了灯棒,也无法将这些零件生产出来,这就是孙长安自信的地方。
孙秘书见状,又松了口气,随后看着桌上的图纸,说道。
“你这是在规划什么?”
“没什么,对了,孙家镇有多少人在种田?”
孙长安轻轻摇头,不准备公开自己的计划。
孙秘书想了想,连忙回答:“除了不能来这劳务的,都在家里种田,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给我们送蔬果瓜菜,热情的很呢。”
“大致面积估算一下,应该有上千亩吧。”
孙家镇很大,一方面是靠着山,另一方面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智慧,让他们学会在山上开垦。
算上山上的田,上千亩的数量根本就不夸张。
“好,我知道了。”
孙长安轻轻点头,随后拿出一张清单。
“这份清单上的材料,麻烦你给我买一份。”
孙长安从图纸里面翻出了一张写满字的纸。
他连忙递给孙秘书。
孙秘书接过一看,又瞬间皱起眉头。
“这都是什么材料?为什么上面的字,我每一个都认得?连起来我就不认识了。”
看久了还会头晕。
这难道是知识的力量?
孙秘书双眼瞪大。
孙长安哈哈笑了笑,拍着他肩膀说道:“这些都是宝贝,你快出发吧,等材料买回来,你就知道我要做什么了。”
孙秘书见状,顿时松了口气。
他连忙拿着清单离开。
靠着省领导的人脉,只花了两天,孙长安就拿到了清单上的材料。
农药的研制耗时耗力,稍有偏差就前功尽弃,除此还要运用在农作物上,这可不简单,不然国外也不会把农药价格抬高。
研究是枯燥的,但时间一天天过去,孙长安也终于见到了成功的苗头,他第一时间把试验田划分出来。
孙家镇的大爷大娘见他在田里一顿忙活,连忙上前询问。
“长安,你这是在干啥?”
“怎么不去工厂研究灯泡?”
孙长安抬头冲他们一笑,“我在研究农药。”
大爷和大娘顿时傻眼。
“农药?这还能研究?”
“长安,你这是在开玩笑吧?”
孙长安笑而不语,解释是多余的,实力才是王道。
半个月后,以化学药物合成的农药推出。
孙长安把农药分发给了孙家镇的大爷大娘。
他们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拿回去试着用。
没想到效果立竿见影。
孙长安见状,又看了眼手上的配方,他能保证农药无残留,和国外的农药效果比起来,他的更胜一筹。
因为成本节约了,价格自然也能压到最低。
孙长安第一时间以每瓶只赚五毛的利润发售,王胪得知此事,第一时间赶了过来,他拿着孙长安研发的农药,很是稀奇。
“长安,这样一瓶农药,你私下肯定没少花功夫吧?我看你最近有点操劳过度了,是不是没休息好?”
“只要能把国内农药价格打下来,操劳什么的都是小事。”
孙长安摇摇头。
王胪顿时肃然起敬。
“这样吧,我先拿十瓶,回头再联系你。”
“行。”
孙长安点点头。
苹果拿着农药冲冲赶回局里,前几天刚开完省会,特地提到了农药的价格。
好几位领导都想和国外的研发公司谈一谈。
奈何他们刚表现出这个意向。
国外不仅把农药价格翻了0.5倍,还限制他们的购买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