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龙腾四海

颖川论证

三日后,陈子川的身体已无大碍。清晨,他站在铜镜前,看着镜中那张陌生的面孔——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眉目清秀,带着几分书卷气。

"公子,该去书院了。"绿珠捧着书简走进来。

陈子川点点头,接过书简。这几日,他反复研读荀彧留下的文章,越发觉得这位未来的王佐之才果然名不虚传。文中对天下大势的分析鞭辟入里,许多见解甚至超越了这个时代。

颍川书院坐落在城西,青砖黛瓦,古木参天。陈子川刚踏入书院,就听到一阵激烈的争论声。

"文若兄此言差矣!"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太平道虽在民间传播,但未必就是祸乱之源。百姓困苦,寻求精神寄托也是人之常情。"

陈子川循声望去,只见一群学子围坐在庭院中的石桌旁。为首一人身着月白色儒袍,面容清癯,目光如炬,正是荀彧。

"奉孝此言差矣。"荀彧摇头道,"太平道聚众讲经,暗中训练信徒,此等行径,岂是寻常宗教所为?"

陈子川心中一动。奉孝?莫非是郭嘉?他仔细打量说话之人,只见那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面容俊秀,却带着几分病态的苍白。

"子川来了!"有人注意到他,招呼道。

众人纷纷起身见礼。陈子川连忙还礼,目光却始终停留在荀彧和郭嘉身上。

"子川来得正好。"荀彧微笑道,"前日你病倒时,我们正在讨论天下大势。今日既然来了,不妨说说你的见解。"

陈子川略一沉吟,道:"文若兄所言极是。太平道确实有异动,但我以为,其根源在于朝廷失政,百姓困苦。若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镇压了太平道,也会有其他祸乱。"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郭嘉眼中闪过一丝异彩:"子川此言,可谓一针见血。"

荀彧若有所思:"依子川之见,当如何解决?"

陈子川深吸一口气,道:"其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其二,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其三,兴修水利,发展农桑。"

他顿了顿,又道:"但这些都只是治标之策。若要长治久安,还需改革制度,选拔贤能,使天下英才尽入彀中。"

庭院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番言论震惊了。这些见解不仅切中时弊,更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之策,远非寻常书生所能及。

荀彧目光灼灼:"子川果然见识非凡。不知这些想法从何而来?"

陈子川心中一凛,知道自己表现得太过超前了。他连忙解释道:"这些不过是平日读书所得,加上近日研读文若兄的文章,有所感悟罢了。"

郭嘉忽然笑道:"子川何必谦虚?依我看,你的见识,怕是连朝中那些大臣都比不上。"

众人纷纷附和。陈子川暗自松了口气,知道自己已经初步赢得了这些未来名士的认可。

就在这时,一个家仆匆匆跑来:"公子,老爷让您立即回府,说有要事相商。"

陈子川向众人告辞,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而自己,即将被卷入这场乱世的洪流之中。

---

**接下来故事可能会沿着这些方向发展**:

-**郭嘉的关注**:郭嘉对陈子川的欣赏,暗示两人未来可能成为至交

-**荀彧的试探**:荀彧对陈子川的试探,暗示他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盟友

-**家中的变故**:陈谦的紧急召唤,暗示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