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良师
夜色如墨,颍川城外的密林中,陈子川带着一队精兵悄然行进。根据俘虏的供词,张角将在今夜抵达颍川,与城内的太平道余党汇合。
"公子,"领队的校尉低声道,"前方发现可疑人影。"
陈子川示意众人隐蔽。透过树丛,他看到一队身着黄衣的人马正在林间穿行。为首之人身材高大,手持九节杖,正是太平道的标志性武器。
"是张角!"陈子川心中一凛。他没想到这位太平道领袖会来得这么快。
就在这时,张角突然停下脚步,转身望向陈子川等人藏身的方向:"既然来了,何不现身一见?"
陈子川知道行踪已露,索性带人走出树丛:"大贤良师果然名不虚传。"
张角打量着陈子川,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阁下是?"
"颍川陈子川。"
"原来是陈公子。"张角微微一笑,"近日听闻颍川出了位少年英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陈子川警惕地看着他:"大贤良师深夜造访颍川,不知有何贵干?"
张角轻抚九节杖:"天下将乱,民不聊生。我太平道欲救民于水火,不知陈公子可愿相助?"
陈子川冷笑:"救民于水火?恐怕是陷民于战火吧!"
张角脸色一沉:"陈公子此言差矣。朝廷腐败,官吏贪暴,百姓苦不堪言。我太平道顺应天意,替天行道,有何不可?"
"替天行道?"陈子川针锋相对,"聚众作乱,祸害百姓,这就是大贤良师的替天行道?"
张角眼中闪过一丝怒意:"看来陈公子是执意与我太平道为敌了。"
话音未落,他手中九节杖一挥,周围的黄巾教徒立刻摆出战斗姿态。
陈子川身后的士兵也纷纷拔剑,气氛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且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郭嘉从林中走出,身后跟着几个游侠。
"奉孝?"陈子川有些意外。
郭嘉走到两方中间,对张角拱手道:"大贤良师,可否听在下一言?"
张角眯起眼睛:"你是何人?"
"颍川郭嘉。"
"哦?"张角似乎听说过这个名字,"你就是那个号称'鬼才'的郭奉孝?"
郭嘉微微一笑:"不敢当。在下只是觉得,大贤良师与陈公子都是心系天下之人,何必刀兵相见?"
张角冷哼一声:"他带兵围剿我太平道,难道还要我以礼相待?"
郭嘉摇头:"大贤良师误会了。陈公子此举,实则是为了救太平道。"
"此话怎讲?"
郭嘉正色道:"大贤良师可知,朝廷已经调集大军,准备围剿太平道。若此时起事,无异于以卵击石。陈公子提前行动,实则是为了削弱太平道的实力,避免更大的伤亡。"
张角闻言,神色微变。
郭嘉继续说道:"况且,大贤良师的初衷是救民于水火,而非陷民于战乱。若真起事,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
张角沉默良久,终于叹了口气:"郭公子所言极是。只是......"他看向陈子川,"陈公子为何不早说?"
陈子川上前一步:"大贤良师,在下有一计,或可两全其美。"
"哦?"张角来了兴趣,"愿闻其详。"
陈子川取出一份文书:"这是我拟定的《安民十策》,请大贤良师过目。"
张角接过细读,越看越是惊讶。文中不仅提出了安抚民心的具体措施,还详细规划了如何整顿吏治、发展民生等长远之计。
"妙!"张角拍案叫绝,"陈公子此策,可谓治本之方。若朝廷能采纳,何愁天下不治?"
陈子川正色道:"所以,在下恳请大贤良师暂缓起事,与我等一同向朝廷进言。"
张角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好!我就信陈公子一回。"
就这样,一场可能席卷全国的动乱,在陈子川和郭嘉的巧妙周旋下,暂时得以平息。然而,他们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