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抢走真皇子剧本后我杀疯了

第四章 新的生活

养了几天伤后,陈继嗣的皇子生活,正式开始了。

寅时(凌晨五点),他还在挣扎着不肯起床,宫女略显急躁地央求。

“祖宗,求您快些起吧,嬷嬷真要扣奴婢工钱了……”

陈继嗣无奈,垂死梦中惊坐起,一边打着呵欠,一边生无可恋地任由那些宫女给他套上一层又一层衣服。

这他妈是皇子?分明是俄罗斯套娃!

穿戴停当后,又有太医来给他拆绷带。

铜镜中,浮现出一张眉清目秀,很是俊俏的脸来。

只是因为摔伤,隐隐有些疤痕。而且之前当龟奴的时候,看来也没少挨打受罪,皮肤十分粗糙。

“富贵养人,养养就好了。”

周氏对陈继嗣的模样很是满意。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一副好容貌,总会得到很多特殊优待。

“母妃。”

几天下来,陈继嗣渐渐适应了新的身份,也越来越喜欢眼前这位和善的女人。

“这身衣服我非得穿嘛。”

陈继嗣指着身上墨绿色的宽松衣袍,有些苦恼地说道。

料子当真是好料子,质地轻柔,价值连城。

但实在太宽大了,陈继嗣走路都要摔一跤。

“这怎么可以。”

周氏耐心劝道。

“这是身份尊贵的象征。人分三六九等,连穿的衣服都有规矩的。平民百姓穿起皇亲国戚的衣服,皇亲国戚穿起平民百姓的衣服,那像什么话儿?”

陈继嗣有些无语。

周氏安慰他道。

“母妃知道你乍穿不舒服,但如今又不用你下地种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管怎么舒服怎么来。你只想着怎么穿着舒服好看便是了。”

这倒也是。

陈继嗣有点儿不那么排斥了。

反正现在身边不是丫鬟就是太监伺候,咳嗽一声送水,两声捶腿,三声亲一口小嘴……咳咳……

“好了,来吃早膳吧。你父皇吩咐,要你今后跟着你的兄弟们一起读书,今日是你第一次见他们,留个好印象。”

陈继嗣想,原主人不过十五岁的年纪,算一算还在读初中呢。

初中文化的难度,再怎么着也能应付吧……

——

早膳很丰盛,虽然身处南方,但吃食上却以北方食物为主。

因为盛朝皇室是被胡人打到长江以南的。

五十年前,盛朝还是统御天下九州的大帝国。燕国还只是在长城以北的一个附庸。

但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百年时间,燕国就崛起成一个大帝国。

与之相比,盛国朝廷却陷入腐朽,内斗不断,百姓民不聊生。

终于在五十年前,一场覆盖几个省的大旱灾爆发,燕国大举南下,攻入盛国国都京师。

神州陆沉,衣冠南渡。

自此两国划江为界,长江以北归燕,以南归盛,各不兴兵。

先帝登基两年便丢了江山,南渡后苟延残喘了十几年,郁郁而终。

太子在皇太后和国舅萧瑾的扶持下,九岁登基称帝。

就是如今的天佑皇帝,陈歆。

五十载匆匆如流水,弹指已是两代人。

亡国家恨,渐渐消失在江南的温柔乡了。

东南妩媚,雌了男儿。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这么多?”

陈继嗣一踱一踱地来到桌前,因为他怕踩到衣服摔倒。

看着桌上摆的满满的饭食,光包子馅饼就有四种馅儿的,还有一荤一素两种汤,各样点心小菜,陈继嗣一个也不认识,只觉得很好吃的样子。

他不争气地咽了咽口水。

以前最惨的时候,他一包泡面要分成两顿吃。

两个丫鬟扶着他坐下,在他面前,摆了一套上好的餐具,不知道是哪个官窑烧出来的。

他刚想举起筷子来夹菜,周氏便道。

“不用你夹菜,有人给你布菜的。”

说话间,一个丫鬟已经给他夹了一个包子,轻轻放在碟子上。

陈继嗣的筷子是银做的,上面还镶着钻石,又沉又不附手。

他刚拿起,便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周围下人想笑又不敢笑。

早有人换了一副新筷子上来,陈继嗣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尴尬笑道。

“这筷子太沉了,还特别滑。我用木头的用惯了。”

周氏微笑道。

“银筷子能试毒,往后就习惯了,只是看来你还有很多规矩要学啊。

还有三个月,就是太后的寿辰,你要在三个月内把自己培养成真正的皇子。

太后是个很严肃的人,不喜欢孙辈们没规没矩的,特别是你,她肯定格外关注,知不知道?”

“知道了。”

陈继嗣喉咙滚动,试探着问道。

“母妃,如果……我不是父皇的儿子怎么办?”

“胡说什么呢!”

周氏脸色大变。

“你怎么可能不会是皇上的儿子!皇上已经认可你,你就是皇上的儿子,记住了!以后这种话不许再说。”

陈继嗣更害怕了。

他害怕万一有一天,自己身份被揭穿了,会不会被杀头。

可他又不敢让人看出他害怕,心里一万个战战兢兢,也只能咬碎了往肚子里吞。

算了,能拖一阵是一阵吧……

惴惴不安地吃完了早膳,陈继嗣有些消化不良,打了个嗝。

现在他要去上书房了。

一个小太监背着一个小包袱,里面都是笔墨纸砚,还有吃的点心什么的。

陈继嗣又要重回学生时代了。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主仆两个才跨出宁福宫的宫门,长长的甬道上,迎面走来一主一仆。

那人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但比自己要高,皮肤比面团还白,眼睛比星星还亮。

那人身后小太监厉声喝道。

“前面是何人,看见大千岁,为何不拜?!”

“东荣,不许胡言。”

年轻皇子走到陈继嗣面前,笑容明媚如春光。

“你就是三弟吧。”

陈继嗣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

身后小太监春生低声道。

“这位就是皇后娘娘的大千岁。”

陈继嗣猛然想起,周氏曾经说过,皇后所生的嫡长子陈继元,今年十七岁,生得仪表堂堂,更是德才兼备,尊师重道,礼贤下士。

虽然大盛立储一向立贤不立长,但将来储君之位,传言必然是他的。

不过陈继嗣记得他,却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周氏对他说过,去年湘江几个支流决堤,淹没了两个县,死了几十万人。

是这位皇长子代替皇帝前往灾区赈灾,风里来雨里去,为此还大病一场,落了病根。

虽千万人,吾往矣。

陈继嗣自问如果是他,他没有这么大的道德和胸怀,可以像陈继元这样为民奔波。

但他很敬佩这样的人。

出于敬重,陈继嗣恭恭敬敬地对陈继元作揖请安。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