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枭雄的心思
“听说十郎看上了罗士信的马,有没有这回事?”
想起历史上的一件轶事,王仁则忍不住问道。
十郎是王仁则的亲弟弟王道询,家族排行第十,德行似乎很是令人不齿。
“十郎看中罗士信的骏马,向他索要,罗士信不给。十郎跑去闹,被太尉怒骂了一顿。”
王玄应摇头:“要是有机会,你好好劝劝十郎。要是再胡闹,早晚出事。”
王仁则轻轻点头。
历史上记载,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询看中罗士信的骏马,向他索要。罗士信不给,王世充将马夺去,赐给了侄子王道询。
王世充好歹是一方枭雄,他会这么弱智吗?
“阿兄,李密败了以后,他还带走了哪些部下?”
“李密麾下,应还有徐世勣、王伯当等人。不过,瓦岗大势已去,李密那些残兵败将,难成气候了。”
王仁则却是摇头:“阿兄,李密会西投李唐。他那些旧部,还是要设法拉拢。”
李密和王伯当投李唐,后反叛被杀。
李密手下的徐世勣魏征等人,李二的干将,可都是人才。
包括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都是李二攻略天下的急先锋。
一部隋唐史,不过是各路枭雄争夺瓦岗群雄的奋斗史。瓦岗寨一众英雄豪杰,隋亡唐兴的中流砥柱,个人际遇,让人唏嘘感慨。
能撬撬李唐的墙角,对自己活下来太有必要。
“七郎,莫非你想去招降李密旧部?”
王仁则心头一动:“阿兄,可以吗?”
他本来还想着要怎样做些事情,现在看来,招安瓦岗旧将,不失为一着好棋。
“七郎,绝对不行!”
王玄应连连摇头:“李密战败,可能已经回了黎阳。你去招抚徐世勣,岂不是羊入虎口?此事万万不可!”
“阿兄无需担忧,李密已经西投李渊。洛阳不招降徐世勣,李密自会派人前去。”
王玄应关心之情溢于言表,王仁则心热,却忽然忧心忡忡。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徐世勣就是被投奔李唐的旧主李密招降,然后归了李唐。
李唐不会已经派了使者,前去招安徐世勣了吧?
“七郎,无需庸人自扰。”
王仁则的神情看在眼中,王玄应道:“阿兄知道你想做些事情,但对我来说,即便是十个徐世勣,也抵不上七郎你的安危重要。”
王仁则胸中,一时热浪滚滚。
“世子、将军,太尉请你二人进去。”
有官员进来说道。
王仁则精神一振。
王世充,隋末枭雄,如雷贯耳,他很是有些期待。
……………………
太尉府大堂,案几上、地上,满满堆积的都是奏折和典籍,两侧的屏风上飞鸟跃然。大堂四角矗立的铁甲猛士,给堂中增添了几分肃杀之感。
“阿耶!”
“太尉!”
进了大堂,王玄应王仁则二人一起向案几后正在伏案审批公文的王世充行礼。
王世充从书案上抬起头来,他看着眼前的王玄应二人,目光在王仁则身上逗留片刻,放下笔,坐直了身子。
“七郎,这里没有外人,称呼叔父就是。”
王世充头发微黄,高鼻深目,面白有须,虽然不是相貌堂堂,但不怒自威,自有上位者的一番气势。
看他眼圈黑青,容颜憔悴,显然过度操劳。
怀着对历史名人好奇心的王仁则下意识觉得,便宜叔父很累。
“七郎,你的伤,都好了吗?”
侄子这气质上,似乎与往日有所不同。
王仁则赶紧回道:“谢叔父挂念,已经全好了。”
王世充点点头,目光转向了长子王玄应。
“三郎,对于瓦岗的降将安置,你有什么主意?”
王世充目光,转向了长子王玄应。
“瓦岗秦琼单雄信等人骁勇善战,皆可重用。至于官职,但凭阿耶决断,三郎听命就是。”
王玄应恭恭敬敬说道。
“三郎,大小事宜,你要自己拿主意。总有一日,你要独当一面。”
王世充看了一眼儿子,欲言又止。
儿子其实不错,自己也应该适当放权,不能事必躬亲。
要不然,他真会被累死。
“诺!”
王玄应回道。
王世充点点头,拿起榻上的一份公文看了看,轻轻放下。
“瓦岗诸将中,以内马军四骠骑中的秦琼、程咬金、裴行俨、罗士信,以及外马军大统领单雄信五人最为骁勇。我意任秦琼为龙骧大将军;单雄信为右辅大将军;程咬金也可为将军。”
王世充顿了一下,继续道:
“裴仁基裴行俨父子都是良将,我欲封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裴行俨还没有婚配,我意将九妹许配于他,以为我王氏内助。你二人以为如何?”
“阿耶决断,孩儿遵命就是。”
王玄应不假思索,恭恭敬敬答应。
父亲向来乾坤独断,说这些话,肯定已经深思熟虑过。
裴行俨!
九妹,自己的亲妹妹王平!
果不其然!
王仁则忍不住一惊,赶紧开口:
“叔父要重用裴氏父子,无可厚非。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叔父还需谨慎,以免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且不说历史上裴氏父子背叛王世充被杀,双方不是一条心。
更重要的是,九妹就是他的亲妹妹王平,对他的依赖和感情,他能感觉得到。
要是妹妹真嫁给了裴行俨,一辈子可就真毁了。
“七郎,你到底想说些什么?”
王世充眼皮微微一抬,端起了茶盏。
“叔父,河东裴氏闻名天下,但其不一定瞧得起我王家。裴仁基父子虽是刚猛,荣华富贵却都是来自两位隋帝。”
王仁则看了看周围,小心翼翼道:“叔父,七郎有些话说,还请你屏退堂中闲杂人等。”
“都下去吧。”
王世充摆了摆手,轻声一句。
堂中的卫士及属官,恭恭敬敬退了下去,只剩下王世充和王玄应、王仁则三人。
王世充看了看大堂门口,轻声道:“七郎,你有什么话,说吧。”
“叔父,容我近前。”
王仁则站起身来,上前几步,走到王世充跟前,压低了声音。
“叔父,如果你想称帝,可不可以不要那么仓促?”
“什么?”
王仁则眼神惊愕,下意识看向了大堂门口。
“叔父,侄儿听到一些风声,对叔父很是不利。无论是叔父麾下,还是瓦岗军中,许多人都担心叔父弑君篡位。一旦如此,他们或许就会对叔父不利。”
王仁则小声道。
他重生了,身为王氏子弟,他不得不提醒王世充。
万一裴仁基这些人刺杀王世充得手,接下来,就是对付他们这些王氏族人了。
他可不想,糊里糊涂丢了性命。
“七郎,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王世充眼中精光一闪,杀气陡现,重重放下茶盏,却是压低了声音。
“七郎,都有哪些乱臣贼子造谣中伤?有裴氏父子吗?”
王仁则心里,猛然一哆嗦。
他这位便宜叔父,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而出,杀人如麻,心如铁石,可不仅仅只有心计。
“叔父,人心叵测,要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叔父要知道,自己最致命的对手是谁?自己的处境如何?”
王仁则紧盯着王世充的眼睛,毫不躲闪。
“七郎,你倒是说说,叔父最致命的对手是谁?处境又如何?”
王世充脸上,很快又恢复了镇定。
“关陇门阀!天下士族!”
王仁则轻声一句。
“门阀”一词由他首创,百试不爽。
王世充眼皮猛然一抬,内心的悸动不经意呈现。
隋炀帝杨广再世时,他绝不敢有非分之想。但如今隋帝年幼,他早已蠢蠢欲动,觊觎起了那九五至尊的宝座。
李渊能当皇帝,他王世充为什么不能?
王世充开口,语气轻柔:“七郎,李唐麾下,尽是关陇贵族,此事天下皆知。但李唐难道不会割据一方,裂土为王吗?”
关陇贵族,关陇之有武力才智者。
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关陇贵族骁勇善战,钱粮充足,上下一心,确实优势太大。
“叔父,得中原者得天下,李渊关陇门阀,坐拥关中河东巴蜀陇右之地,又怎会不谋取中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些浅显的道理,叔父不会不懂。”
“好一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王世充眼皮微微一跳。
得中原者得天下。
天下枭雄者,谁不想一统天下?
“叔父,大隋是关陇门阀的天下,与李渊的关陇贵胄身份相比,王氏差异太大,难收人心。此其一也。”
王仁则看着王世充,目光毫不躲避。
“叔父若是坐北向南,门阀士族必有人反,朝中大臣,包括裴氏父子,瓦岗降将,也定是闻风而动。”
王仁则伸出三根指头。
“叔父只要你能再忍三年,三年时间励精图治,再自立不迟。”
“为何是三年?”
王世充眼皮微微一跳。
“叔父,洛阳内忧外患,居心叵测、犹豫观望者太多,叔父需要时间分化拉拢,也需要时间富国强兵。能否突围,是成是败,三年的时间应该够了。”
如果三年的功夫还不能扭转局面,只能卷铺盖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