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长安心思
长安城,禁苑。
禁苑,隋称大兴苑,位于长安城北城墙外,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三十三里,东接灞河,北枕渭水,西则靠着汉故长安城,乃是皇家禁苑。
“得得”的马蹄声从林子深处传来,很快,上百匹骏马从苑中各处冲了出来,马上的骑士个个锦袍貂领,意气风发,人人马上挂满了猎物,看起来收获颇丰。
骑士们在空地上聚集,一马当先的乃是唐帝李渊,他锦帽貂裘,脸色红润,虽然已经年过五旬,依然是骑射俱佳,马上挂的猎物更是不少。
“诸位,看起来都没落空啊!”
李渊骑在马上,哈哈笑道,顾盼自如。
“陛下骑射俱佳,雄风不减当年,我等自愧不如!”
宰相裴寄笑着恭维道,他骑射一般,马上挂的猎物不多。
进入深秋,李渊打猎的兴趣再也掩饰不住,这也是他从少年时就养成的一大爱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山有水,有游猎的机会,李渊大都不会错过。
“好好好,裴监,回去以后备些好菜,美酒野味,不亦乐乎!”
“美酒佳肴,咱们今天就跟着陛下混了!”
“今天,又能喝到陛下的好酒了!”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兴高采烈,一起打马向前,向着玄武门的方向而去。
一队囚犯被唐军士兵从玄武门押了出来,一直来到了护城河边,囚犯们有放声大骂的,也有痛哭流涕的,各种声音不一,充满了临死前的诅咒和悲壮。
囚犯们被赶到护城河边,面对着护城河跪成一排,个个目光呆滞,神色惶然。
李渊看了看护城河边的囚犯们,皱了皱眉头,马速降了下来。
“这就是那些负隅顽抗的反叛者了?”
“回陛下,正是!”
裴寄赶紧回道:“都是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不过这样的人乃是少数,陛下不用忧心!”
李渊嫌恶地转过头去。
对这些忠于大隋的愚忠之人,他自然不会手软。
囚犯当中,有人注意到了李渊等人,立刻,便有骂声传了过来。
“李渊,窃国大盗,你不得好死!”
“李渊,深负国恩,废帝自立,该千刀万剐!”
“行刑!”
李渊脸色铁青,唐军将领赶紧大声喊了起来。
唐军刽子手纷纷上前,手起刀落,刚才的各种吵杂声以及那名囚犯的怒骂声瞬间消失,河边的雪地上到处都是殷红。
“冥顽不灵的蠢货!”
李渊嫌恶地一句,双腿一夹马腹,纵马向前而去。
他打马向前数百步,忽然放缓马速,问道:“李靖怎么样了?还在牢中吗?”
“陛下,秦王核查此案,李靖并无大过,各为其主而已。况李靖深谙领兵之道,可为陛下所用。”
裴寂的话,让李渊脸色好看了些。
“既然他没有大罪,就赦免了他,让他为大唐好好效力吧。”
李渊说完,继续打马向前。
“陛下!大喜,大喜!”
几骑迎面而来,到了跟前,马上卫士滚鞍下马,向马上的李渊行礼。
“有何喜事,速速奏来!”
裴寄大声道。
“陛下,陇西军情,薛举病死。其子薛仁杲继立,号为西泰皇帝!”
李渊大吃一惊,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
“薛举死了,果然是大喜啊!”
他对着裴寄与周围臣子,满脸喜色。
“裴监,诸位,今夜宫中设宴,咱们不醉不归!”
“恭喜陛下!”
群臣马上行礼,相顾而笑。
隋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金城校尉薛举乘乱而起,自称西秦霸王,攻城略地,兵锋甚锐。
而就在上月,西北浅水原之战,唐军大败,兵士死者十之五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人被俘,要地高墌城为薛举所占。薛举又命长子薛仁杲进围宁州,并准备进攻长安。
这个时候,薛举死了,不得不说,真是喜从天降。
裴寂满脸喜色道:“陛下,薛举死了,其子薛仁杲残暴嗜杀,不足一提。陇西之地,可归于我大唐治下了!”
“裴监所言甚是!”
李渊点点头,恢复了些许平静。
陇西平定,西凉的李轨也遣使朝贡于唐。西北终于能安静些了。
“陛下,等平定了薛仁杲这个莽夫,就可以向山东用兵,一统天下了!”
裴寂脸上,满满的都是笑容。
“裴监说的没错!这些打打杀杀的事情,还是交给太子与秦王他们吧!”
李渊道:“得中原者得天下。等平定了河西,再行东征中原,天下可定矣。”
二人并马而行,没走多久,太子李建成打马过来,满头汗水:“陛下,臣有要事禀奏!”
李渊一怔:“太子,何事如此慌张?”
“陛下,山东传来探报,王世充在洛水大破瓦岗军,单雄信裴仁基等瓦岗将领都降了王世充。如今,王仁则已占有中原大部。”
李建成神情兴奋,继续说道:
“李密战败以后,带着残兵败将两万余人,直奔长安城来了,如今就在东城外等候!”
“李密到了长安城!”
李密震惊之余,又是哈哈大笑。
“大业十三年,朕起兵于晋阳,李密自恃兵强马壮,想为天下之主,朕不得已附和之。如今李密战败来投!”
李密又是高声大笑,不能自已。
“李密风云际会,兵锋盛于天下,谋无不中,量无不容。然志性轻狡,终致兵败。思之让人唏嘘!”
黄门侍郎温大雅说道,话里有话。
当时李渊正在进军关中,不想横生枝节,便回信,愿推李密为天下之主。
想不到短短一年时间,李密就成了丧家之犬,西投大唐了。
正所谓当时有多嚣张,如今就有多落魄。
李渊笑完,沉思片刻,这才大声说道:
“太子,招呼文武百官,随朕一起,去城外迎接这位大名鼎鼎的蒲国公吧!”
“陛下,李密一代枭雄,恐怕不会久居人下。陛下三思。”
裴寂意味深长一句。
李渊点点头,迈步向前。
“朕还得去更衣啊!你们也是,来者皆是客,切不可失了礼数!”
……………………
长安城,东宫。
高耸的朱门外,魏征焦急地等待着,目光不时看向东宫大门,一阵秋风吹来,冷飕飕,魏征下意识裹了裹身上的长袍。
魏征,字玄成,河北巨鹿郡人。
魏征早年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喜好读书,涉猎广泛,尤其属意于纵横之说。
隋大业十三年,魏征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九月,随元宝藏响应瓦岗起义。瓦岗军领袖李密欣赏魏征文才,召他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
月前,洛阳王世充和瓦岗李密大战,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归降李唐,与李密被投闲置散一样,魏征也并未受到重用。
自入长安以来,魏征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是瓦岗军的官员,并且是李密身边人,并不受长安城大唐官员的待见,许多王公大臣看到他,更是拒之千里,甚至冷嘲热讽,不给好脸色。
想当初瓦岗军强盛时,自己虽是官声不显,但也是意气风发,曾幻想着随李密建功立业,一慰平生之志。谁料一场大败,仓皇西逃,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前途未卜。
他已经三十八岁,没有多少时间蹉跎。更何况魏国公李密虽已降唐,但李密雄心勃勃,又岂会屈居人下,如果李密叛逃,他这个李密旧部,岂不是要有池鱼之殃?
一为建功立业,一为与李密撇清关系,他向大唐太子李建成投了谏议书,改换门庭,另起炉灶。
等了半天,身子都冷了半边,魏征又冷又急,忍不住就要拔脚离开。
他本就性烈如火,加上长安城受到的冷眼轻视,让他心酸。
想了又想,他还是终于忍住。
眉高眼低,鄙夷不屑,他又不是没经历过,若是负气离开,后果难以预料。
正在此时,一个三十出头的官员从大门出来。
魏征立刻迎了上去,拱手行礼,满面笑容。
“韦公,太子可有召唤?”
韦公叫韦挺,东宫左卫骠骑、检校左卫率,与太子李建成是发小,关系密切,东宫无人能比。
韦挺亲自出来见他,看来事有转机。
果然,韦挺回了一礼,脸上笑容亲切,柔声说道:“玄成兄,太子有请。”
“烦劳韦公引见。”
魏征身上的冷意,立刻荡然无存。
进了书房,李唐太子李建成温文尔雅,站起身来迎接魏征。
“魏公,久仰了。”
李建成为唐皇李渊长子,今年刚刚三十岁,为大唐立国立下大功。身为太子,李建成除了佐理政务,同样要领兵出战,文武兼备。
魏征也是看中了这一点,这才选择了投靠李建成这位大唐储君。
李建成站起身来迎接,魏征赶紧叉手行礼,恭恭敬敬。
“魏玄成见过太子殿下。”
都说太子李建成宽厚仁义,礼贤下士,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魏公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李建成请魏征坐下,抱歉道:“近日政事繁杂,怠慢了魏公,还请见谅。”
“谢过太子殿下。”魏征开门见山:“臣的奏折,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李建成笑道:“魏公愿意去山东招抚徐世勣,有把握吗?”
“太子殿下,臣与徐世勣有些交情,有些把握。”
魏征道:“徐世勣以邢国公马首是瞻,邢国公已经归降了大唐,徐世勣应不会拒绝我大唐招抚。黎阳处于河北窦建德与中原王世充夹缝之间,腹背受敌,徐世勣没有多少选择。”
邢国公就是原瓦岗领袖李密,投唐后封的爵位。
“魏公所言极是。如今天下大乱,突厥强盛,我大唐一统天下,正是用人之际。”
李建成沉思片刻,接着说道:“稍后我会进宫面圣,谏议陛下,请陛下发兵攻略河北,让魏公安抚山东。魏公先暂代秘书丞一职,河北归来以后,可在东宫做事。不知魏公可否愿意?”
“臣谢过太子殿下。”
魏征谢礼,一颗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邢国公那边……”李建成迟疑道:“魏公,邢国公那边,一切都好吗?”
“殿下,臣会求邢国公写一封亲笔书信,以安徐世勣之心。”
魏征心惊肉跳,小心道:“殿下,河北窦建德根基太浅,中原王世充人心难附。我大唐兵强马壮,上下一心,只要内修善政,厉兵秣马,来日挥兵东进,便可江山一统,成千秋大业。”
“魏公,你倒是位君子。”
李建成轻声笑了起来,他看着魏征,轻轻点了点头:“这几日,魏公就在东宫住下,相信很快就有陛下的旨意。安抚山东之事,就拜托魏公了。”
聪明人一点就通。
眼前这位魏征,似乎是个做事的人。
“多谢太子殿下。”
魏征站起身来,郑重叉手一礼:“臣必不负重托,不负殿下所托。”
招抚了徐世勣,能入东宫为官。太子李建成德才兼备,跟着他,也许真能做一些事情。
现在,就等唐皇旨意,就看山东之行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