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冲天大将军
王仙芝自从和黄巢分道扬镳之后,率军南下至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想着在长江流域扩大势力范围。唐僖宗上次被招讨使宋威骗了一回,索性换人,此时唐廷已调整战略,任命曾元裕为招讨使,集中兵力围剿起义军,曾元裕联合颍州刺史张自勉、荆南节度使高骈等人,形成多路合围之势,切断起义军补给线,,曾元裕率主力追击至黄梅,与王仙芝展开决战。起义军因长期流动作战、粮草匮乏,陷入被动防御。唐军采取分割包围战术,激战数日后,起义军5万余人阵亡,王仙芝突围时战死。【曾元裕奏大破王仙芝于黄梅、杀五万馀人、追斩仙芝,传首、馀党散去《资治通鉴.卷253》]后来北宋时期的张叔掖在海州设计围剿宋江,明末张献忠被清军统帅豪格率部击杀于四川凤凰山,感叹结局极其相似。王仙芝的败亡使起义领导权转移至黄巢手中。
王仙芝死后,部将尚让率残部投靠黄巢,尚让带着王仙芝战死的消息来投奔他。听闻曾经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王仙芝离世,黄巢心里难免一阵难过。不过,尚让这次带来了不少王仙芝的残部,让黄巢的实力一下子增强了许多,这又让他感到一丝欣慰。
此时的黄巢,心中满是壮志豪情。经过长达五年的蛰伏,乾符五年,二月的时候,黄巢在亳州城外,自立为王,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还设置了官署,决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决定和唐朝分庭抗礼。
黄巢先是率军攻占了宜州和蒲州,打算沿着黄河西进,进而攻取洛阳。但唐军实力也不弱,很快就把黄巢的军队赶了出去。
这时,唐朝想招安黄巢,封他为右卫将军。这个官职可是正三品,比当初封给王仙芝的八品监察御史要高得多。不过,唐朝提出的条件是黄巢必须解散部队。这条件,黄巢怎么可能答应呢?一旦交出军权,那不就只能任人宰割了,才不会像王仙芝那样和朝廷暗通款曲,傻子才会这么干,所以黄巢果断拒绝了。
黄巢见唐朝不好对付,便效仿起王仙芝之前的策略。他放弃攻打洛阳,转而进军河南腹地,寻找战机。在攻打宋州、汴州,补充了物资给养后,黄巢继续率军南下,占领了阳翟,打算从南部进攻洛阳。可当他发现唐军主力都聚集在洛阳时,又改变了战略,使用跟着王仙芝学来的游击战术。
黄巢决定渡过长江,向江南进军,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唐僖宗乾符五年三月,黄巢的军队顺利南下,进入江西。当时,唐军主力大多集中在江北,特别是关中、河南一带,江南地区的守军力量薄弱,而且当地几十年都没经历过战事,哪里是身经百战的黄巢起义军的对手呢?很快,饶州、信州相继被起义军攻克,起义军在长江以南地区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这个时候的唐朝,统治已经腐朽到了极点。与唐朝作对的,可不只是那些被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统治阶级内部也在争权夺利,互相算计。甚至在唐武宗时期相对稳定的边境地区,也开始出现反抗唐朝的势力。西南的南诏(云南洱海地区存在六个部落政权,后来由高骈终结)不断向唐朝挑衅,北方还有一股势力也在向唐朝示威,这股势力的首领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李克用。
李克用因参加平定庞勋兵变立了功,唐朝封他为云中牙将,后来又升为云中守捉使。当时的大同防御使段文楚贪婪跋扈,克扣军饷,引起将士们的强烈不满。李克用当时驻守在朔州,他眼见天下大乱,唐朝已经是强弩之末,便打算在这乱世中大展拳脚,闯出一番事业。于是,李克用开始招兵买马,暗中增强自己的实力。
云州牙校李尽忠、康君立、李存璋等人,觉得跟着段文楚没什么前途,都想在这乱世中干出一番大事业。康君立对众人说:“天下大乱已经很久了,唐朝积弱,无法振兴。这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不过我们现在实力太弱,成不了大事,必须找个厉害的人带头。”众人纷纷问:“谁比较合适呢?”康君立笑着说:“纵观天下的强军,没有比沙陀军更厉害的了。现在李国昌父子英勇不凡,我们不如就跟着他们闯荡。”众人听了,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连夜前往朔州拜见李克用,劝说李克用起兵。李克用对这些人的底细还不太了解,一时不敢贸然答应,只是谨慎地说:“我家世代受唐朝恩惠,不敢轻易行事,你们可别乱说。”
但众人急于出头,根本不听李克用的话,强行推举李克用为军中主帅。李克用心里其实暗自高兴,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康君立秘密派人向云州城中的李尽忠通报了情况,李尽忠立刻率领本部兵马发动兵变,活捉了段文楚等人,然后打开城门迎接李克用。李克用来到云州后,为了收买军心,下令处死段文楚,士兵们都欢呼雀跃。随后,众人上表长安,请求朝廷任命李克用为大同节度使。唐朝朝廷得知这伙强人竟敢擅自杀死朝廷命官,皇帝大怒,坚决不同意。
这时,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李国昌原名朱邪赤心,出身沙陀贵族,咸通九年,因平叛庞勋起义有功,赐国姓李),看到儿子起事,心里自然高兴,但在皇帝面前,他却装模作样地说:“如果李克用不服朝廷管教,臣愿率领本部兵马前去讨伐,绝不徇私。”唐朝当时因为南方有战事,不便在代北地区用兵,于是就顺着李国昌的话,让他去劝说李克用不要与朝廷作对,并作为交换条件,给李克用安排了一个职位。乾符五年四月,李国昌调任大同节度使,前大同节度使卢简方改任振武军节度使,李克用则在卢简方帐下听令。后来,李克用在代北地区称雄,李存勖能够灭掉后梁、复兴唐朝,契机就在此时。
再说黄巢,自从起兵以来,各地战乱不断,唐朝的军费开支巨大,唐僖宗李儇没钱花了,就向他的“干爹”田令孜讨主意。田令孜劝李儇说:“陛下不必担忧,天下这么大,还怕找不到几个大财主吗?陛下可以用官爵向他们借钱粮,谁出的钱粮多,就给他们大官做。反正这些官职都是虚的,给了也没什么损失。”李儇听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非常高兴,便下诏向富户们借钱粮,当然,这钱是有借无还的。富户们大多有钱却没权,花些大钱买个空名官职,也算是成了公家人,他们自然乐意。至于唐僖宗这些事,远在江西的黄巢可管不着,你爱咋滴咋滴。
黄巢攻下江西大部分地区后,又转战到福建重镇福州城下。福建观察使韦岫屡战屡败,害怕把黄巢惹急了会被吃掉,于是赶紧逃走。起义军顺利进入福州,进行休整。黄巢在进入福建的时候,下了一道命令:
“遇到读书人,要给他们饭吃,不许伤害他们。”
许多被黄巢俘虏的士兵,都说自己是读书人,在黄巢面前摇头晃脑地念着“之乎者也”。这一招还真管用,黄巢不仅没杀他们,还真给他们饭吃。黄巢下这个命令,估计是因为他自己也算是半个读书人,要不是那昏庸的皇帝把他科举的路给断了,他也不会落草为寇。
在这些被俘虏的读书人中,偏偏有一个不识趣的。这个人叫周朴,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战乱中,他被黄巢请了过去,黄巢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没想到周朴根本不把黄巢当回事,厉声斥责道:
“就凭你这副贼相,皇帝请我,我都没去,何况你这个反贼!”
黄巢听了,勃然大怒,吼道:
“老东西,你以为你是姜子牙,诸葛亮啊,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把他拉出去砍了!”
黄巢正在福州的时候,唐朝的镇海节度使高骈派兵来追击。黄巢与高骈的部将张璘、梁缵打了几仗,屡战屡败,手下大将李罕之、毕师铎、秦彦、许勍等数十名头领投降了唐军。黄巢气得直跺脚,他觉得福建这个地方战略回旋余地太小,而且人马补给也比较困难,如果唐军大举进攻,自己很难抵挡。于是,黄巢决定去广州看看。广州是一座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商业非常发达,也是岭南地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唐僖宗乾符六年五月,黄巢率领起义军直奔广州。黄巢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打算先试探一下唐朝对自己的态度。他先写信给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和浙东观察使崔璆,提出只要朝廷封他为天平军节度使,他就罢兵。李迢和崔璆都不想招惹黄巢,于是上奏朝廷为黄巢请封。唐僖宗李儇拿不定主意,就问大臣们该怎么办。众人在中书省开始讨论,多数人倾向于招安黄巢。因为北方发生了战事,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专横跋扈,在代北地区纵兵抢掠,给边境造成很大困扰,朝廷屡次出兵征讨,都战事不利。此时,实在不便再在南方大动干戈。宰相郑畋也是这个意思。但卢携却总是和郑畋唱反调,而且卢携和高骈关系亲密,他不同意郑畋的意见,当场反驳道:
“朝廷雄狮百万,还怕什么黄巢?如果大家都把黄巢当成猛虎,请问宰相您打算怎么处置?”
郑畋不服气,反驳道:
“相公您好大的口气!黄巢之所以造反,是因为百姓生活困苦,走投无路,不得已才为之。国家太平日子久了,军队不熟悉战事,大多胆小不敢作战。兵法上说,不要轻易挑起战争。如果能招降黄巢等人,他们贪图富贵,必然会全军瓦解。到时候黄巢手中无兵,要擒获他不过是对付一个普通人罢了,何必再动刀兵呢?”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见。
唐僖宗李儇虽然觉得郑畋看得长远,但因为卢携是田令孜的人,他不敢得罪田令孜,便听从了卢携的建议。黄巢本来就没打算投降,巴不得唐朝驳回他的条件,这样他就可以把战争的责任推给唐朝了。黄巢见自己的请求被驳回,心中暗自高兴。
可能是闲着无聊,黄巢又一次捉弄起了小皇帝。他又写了一封求职信,寄到长安,说:
“陛下不让我镇守天平军,那就让我做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也行。”
唐僖宗李儇又一次召集大臣们商议,群臣都不同意把岭南割给黄巢。因为广州是岭南的要地,是国家财富的重要来源,一旦黄巢占据广州,切断了朝廷的财路,以后朝廷就没钱花了。李儇恍然大悟,决定再次驳回黄巢的请求。不过,唐朝对黄巢另有安排,唐僖宗赏给黄巢一个太子率府率的职位。拿个虚职糊弄黄巢。这是什么官呢?说白了,就是一个守卫东宫的禁军小头目。这哪里是什么安排,分明是对“冲天大将军”的侮辱。
黄巢不想再和朝廷玩这种文字游戏了,决定干点儿正事。乾符六年九月,黄巢攻打广州,没过几天就攻破城池,活捉了李迢。攻克广州后,黄巢继续西进,接连攻克岭南数十个州县。黄巢觉得形势对自己比较有利,腰杆子也硬了起来,觉得自己有资格和唐僖宗谈条件了,便想再次与唐朝求和。黄巢让被俘的李迢替他写信给朝廷,没想到李迢骨头挺硬,坚决不写,还大骂黄巢:“我世代受唐朝的恩惠,岂能和你这个反贼同流合污。要杀就杀,别想让我写信!”黄巢见李迢不肯合作,一怒之下杀掉了他。
黄巢攻下岭南后,本打算把这里当作长期的战略根据地,想法是挺好的,可他却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起义军大多是北方人,很难适应岭南的气候。果然,军中很快爆发了大规模的疫情,死亡的人数数以万计,而且情况越来越糟糕。黄巢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好听从部下的建议,打回北方去。黄巢命令部队在桂州打造大量的船只。
乾符六年十月,黄巢率领起义军顺着湘江北上,进入湖南。一路上,起义军进展顺利,经过永州,来到了湖南的军政中心潭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长沙。湖南观察使李系听说黄巢来了,吓得紧闭城门,不敢出战。任凭黄巢怎么软硬兼施,他就是不敢出城。黄巢耐心耗尽,下令猛攻长沙。和攻打广州一样,一天的时间就拿下了潭州。不过,李系的命比李迢好,他逃到了朗州。
黄巢得手后,立刻率领大军直逼江陵,对外号称雄兵五十万。驻守江陵的荆南节度使王铎手下兵力不足一万人,他自知不是黄巢的对手,便让部将刘汉宏守卫江陵,还骗刘汉宏说:“黄巢来势太猛,江陵兵力太少,难以抵挡。你先在这里守着,我去襄阳找山南节度使刘巨容,然后我们内外夹击,灭掉黄巢,立下大功。”说完,他就溜之大吉了。
王铎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他哪里知道刘汉宏比他还滑头。王铎前脚刚走,刘汉宏就带着三千老弱残兵当起了强盗,在江陵大肆抢掠一番,然后打开城门逃跑了,给黄巢留下了一座空城。江陵的老百姓被刘汉宏这么一折腾,纷纷逃进山里。可这时正赶上大雪,冻死了无数人。黄巢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江陵。不过,江陵没有物资,呆在这里也没多大意义。
乾符六年十一月,黄巢的军队沿着王铎逃跑的路线来到襄阳,打算在这里大干一场。没想到驻守襄阳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荣非常厉害,早就料到黄巢会来,在城外的山林中埋下了重兵,然后让江西招讨使曹全晸率领骑兵引诱起义军。曹全晸假装战败逃跑,起义军不知是计,紧紧追赶,来到了山林中,正中刘巨荣的埋伏。起义军损失惨重,死伤数万人。黄巢和尚让被迫回撤,刘巨荣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江陵。黄巢无奈,只好率众渡江东去。唐军将领请求继续追击黄巢,刘巨荣却笑着说:
“现在朝廷昏庸无能,宦官专权。现在用我们的时候,就让我们去和反贼作战,一旦用不着我们,我们连宦官养的一条狗都不如。还是留着黄巢作乱吧,这样以后朝廷还用得上我们。只要我们还有利用价值,朝廷就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刘巨荣才是真正的老狐狸,深谙留寇自保之道。与其为朝廷卖命,不如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后在这乱世中才有立足之本。
唐僖宗乾符六年十一月,黄巢带领起义军转战江东。江东的贫苦百姓长期受到以唐朝皇帝为首的大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巢大军渡江作战,老百姓纷纷拥护起义军,还让自己的子弟参加义军。几个月的时间,起义军就接连攻克饶州、信州、浙东重镇杭州等十余座城池。这时,起义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黄巢进入江东后,发现又和老对头高骈碰上了。高骈这次派出来的还是张璘。虽说黄巢是个厉害人物,但就是拿张璘没办法,被张璘狠狠地揍了几顿。黄巢退守信州,写信给张璘,还送上一大笔金子,要求议和。其实黄巢的意思是:
姓张的,见好就收吧,别把老子逼急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而张璘也是个老江湖,这点意思他当然明白,而且能白白捞一大笔钱,何必去做恶人呢?张璘把求和信交给了高骈。高骈的想法却和黄巢不一样,他心想:小样儿,老子是这么好糊弄的吗?不如把你骗过来,一刀砍了,我就是平叛的大功臣了。高骈想摆鸿门宴的想法倒是不错,可他却干了一件蠢事。
当时,唐朝已经派出招讨使和义武等军来到淮南,准备围剿黄巢。可高骈怕这些军爷抢了自己的功劳,就上奏朝廷说:“小小毛贼,不劳大军远征,臣一个人就能把贼寇擒获。”唐僖宗李儇相信了高骈的鬼话,把军队调走了。黄巢一听唐军主力撤回去了,压力顿时减轻。他再次给高骈下了战书,要求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高骈得知后,气得当场晕倒,大哭一场。盛怒之下,他派出黄巢的克星张璘去教训拿他当猴耍的黄巢。没想到,屡战屡胜的张璘这次偏偏吃了一场败仗,连命都搭上了。
广明元年七月,黄巢起义军北上,经过采石矶,渡过长江。这时,离高骈驻守的广陵已经很近了,高骈吓得像只缩头乌龟,不敢出战。唐朝指责高骈作战不利,高骈也懒得辩解,干脆说自己得了麻风病,闭门养病去了。朝廷拿这位大爷没办法,只好派泰宁节度使齐克让驻守汝州。可惜齐克让没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整个东部防线全盘崩溃。黄巢大军离东都洛阳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