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替罪羊罢
这桩舞弊案他们撇清了干系,锦衣卫只抓了一名考官便不再追究,似是有意中止调查。
那考官在他印象里为人怯懦,绝不敢做泄露考题这般抄家灭族之事。
背后必然另有其人。
大胆至此者会是谁?
如今朝堂有两股势力:一是以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二是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勋贵。
刘基为官清廉,不会容忍下属做此违法勾当。
因而科举舞弊很可能与淮西勋贵相关,那位考官不过是替罪羊罢了。
"不过这事儿跟我没什么关联,该吃吃该玩玩就是了。
"叶轩身后缓缓跟着自己的马车。
"咔嚓。
"一口咬下糖葫芦,酸味漫延口中。
"老爷,天色已晚,不如乘车上吧?"车夫劝道。
叶轩扫视了一下街景,发现街上行人越来越少,屋舍中开始亮起烛光,天空慢慢昏暗下来。
他也不再继续徘徊,回到马车上径直往家行去。
然而,当他抵达自家府邸时,却看到门前站着一群人。
其中有带领士兵的军士,也有来自宫中的宦官。
“哎呀,叶大人,可算等到您了。”
“陛下有旨意传达。”
“叶大人,请接旨吧。”
宦官以那特有的尖细嗓音说道。
叶轩一怔——皇帝传旨给他?他连朱元璋的面都没见过,皇帝为什么要找他?
宦官宣读的圣旨内容全是大白话:“国家设科举考试的目的在于为国选拔英才,为百姓谋福祉。
虽说会试已结束,但仍要进行殿试。
你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本次殿试考题就交给你来拟定,务必认真完成任务……”
这种文风完全是朱元璋个人特色。
圣旨的内容意思是让叶轩负责出殿试考题。
对此,叶轩脑海里冒出了无数疑问号。
他望着离开的送旨队伍以及手中的圣旨,真恨不得把圣旨扔出去。
这老朱搞什么?自己不过是个五品小官,之前调整试题也是出于自保。
怎么现在让自己命题?
冷静后重新审视这份圣旨,思索为何皇帝会选上他?与朱元璋毫无往来情况下,只可能与太子朱标有关。
想必是朱标在皇帝面前极力推崇他,才得到这个差事。
本以为朱标憨厚老实,没想到同样喜欢给人挖坑!
殿试试题可是重责,稍出差错便会惹祸上身。
正常人都不可能轻易接下这份差事。
此时系统再次发布任务:
“叮!”
“任务:设计殿试试题为大明选材。”
“奖励:十全大补丸*1,演技技能精通*1。”
叶轩如同老人看手机一般看着奖励信息:十全大补丸、演技技能专精这些有什么用?一个就像打发乞丐的东西,另一个又不是要用。
不过了解清楚这个所谓的十全大补丸功效后,叶轩发现它能够全面强化人体各项机能至十倍之多!
这让叶轩开始心动。
就算只是殿试考题这点小事又怎样?他决定接受了。
为了获得身体机能提升至十倍的机会值得冒险尝试。
朝堂之上......
朱元璋当日身披黄罗纱所制的衮服,此衣饰有翟纹、龙纹与十二章纹,头戴金冠,端坐于金丝楠木雕成的龙椅之上。
他的视线之下,站立着诸多文武官员。
群臣之间隐约分作两股势力:一方由刘基主导,称浙江集团;另一方以李善长为首,谓之淮西勋贵集团。
官员们依次递上奏折,陈述己见,朱元璋则细心倾听,并一一作出裁决。
如遇难以定夺之事,他会向在场的大臣们征询意见,或是择日再议。
就在百官奏事渐入尾声时,一位官员忽然出列,问道:“陛下,据闻此次殿试的题目,竟交由一名五品郎中拟定?”
此言一出,满朝上下气氛陡变,群臣皆敛容正色。
按惯例,殿试作为科举最后一关,须由皇帝亲自把控,无论是考试日期还是试题内容,皆出自御批。
但传闻此次考题非但未出自朱元璋亲命,反倒被转托他人。
这无疑是开国以来头一遭。
倘若是交付给翰林院学士、大学士或者饱学大儒倒也罢了,可事实是,一名资历平平的五品郎中担此重任,着实让众人心生疑惑。
况且这名官员甚至无资格参与朝会,凭什么独得圣宠?
对此,朱元璋抚须一笑,坦然回应道:“正是,此次殿试题目确实交由一名五品郎中拟定。”
此语一出,全场哗然,众人原以为仅是传言而已,不想竟是皇帝亲口证实。
他们难掩震惊:一个区区郎中怎能担纲如此重任?更何况科举事关朝廷选贤用人,向来为朱元璋所重视。
他过去每逢殿试皆悉心筹备,为何今次破天荒地将要事托付给一个品级不高的小吏?
百官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到了礼部尚书任昂身上,其表情颇为复杂。
众所周知,负责拟题的礼部五品郎中叶轩乃任昂旗下之人。
皇帝弃而不顾这位尚书,反择其下属,莫不是对任昂有所不满?
任昂心头火起,暗自不服:礼部才俊济济,何以偏偏挑中一个五品郎中?难道是他任上出了纰漏,所以招致皇帝轻视?想到此处,他的内心愈加忐忑不安。
此时,察觉到无数双目光投来,其中有同情,有嘲笑,亦有讥讽。
他再也难以忍耐,跨步而出,俯首请罪,“陛下,下官有事不明,冒昧求陛下指点。”
弯腰行礼间,他的目光仅落在自己绯红官袍边缘及殿内青砖之上。
胸腔之中,心跳加速,几乎要跃出喉咙。
呼吸变得急促凌乱——真是糊涂啊!岂能忘却朱元璋近年多疑猜忌之心!除却马皇后的话语略能听进耳中外,稍使他心烦意乱的大臣皆被斩杀殆尽。
任昂艰涩吞咽了口水,祈祷上苍保佑今日能够免死脱身。
彼时,朱元璋微微眯起双眼,身子缓缓向前倾了少许。
“你打算向我们请教何种疑问?”
任昂硬着胆子开口:
“陛下。”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往届殿试的考题不是一贯由您亲自拟定吗?为何这次您会让一位默默无闻的郎官来拟定题目呢?”
任昂话音未落,便听自己补了一句:
“臣实在是想不通。”
“想必不止我一个人对此困惑吧。”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周围的大臣,“大家应该都和臣一样疑惑不解。”
刘伯温轻轻瞥了任昂一眼,神色泰然。
他自然也有自己的好奇,但他绝不会像任昂这般冲动,贸然向朱元璋提问。
万一朱元璋心情不佳,稍有不悦,这可是能送命的问题啊!
李善长摸了摸胡须,心中暗道:这任昂还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如此冒犯龙颜。
莫非他将陛下当成了性情豁达、为人随和的刘邦不成?刘邦那性子洒脱,只要你别惹他生气,即便当面骂他,他也能一笑置之。
可朱元璋不一样啊,稍有不慎触怒于他,第二天怕是脑袋都要搬家了!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威严冷峻的表情,皇者之势尽显无遗。
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任昂敏感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全身不由得冒起一股寒意——完了,今日恐怕难逃一劫。
他开始懊恼:自己怎么就问了这么个问题?帝王最忌讳被人挑战权威啊!
朱元璋语气冷冷地道:“这是朕的决断,为何需要向你解释?难道说朕的每一件事,都非要得到你的认可不可么?”
任昂喉咙发干,声音颤抖着回答:“臣不敢,臣万万不敢!只是……实在对那位叶轩感到好奇。
他不过是位区区内五品郎中,竟能引起圣上的关注,这其中一定大有讲究。”
他慌忙补充:“臣绝无质疑之意,更没有胆量去怀疑您的决定!”
但朱元璋的面色依旧冰冷,只冷冷哼了一声:
“希望你真没有这样的想法,不然的话——朕定斩下你的头颅!”
任昂赶忙叩首:“臣绝对不会有此妄念,绝不敢对皇上有所冒犯!”
提起叶轩时,朱元璋忽然重新展露微笑,语气间也带着赞许之意:“朕之所以选中叶轩,你们将来便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位年轻俊彦的确与众不同。”
听了这话,站在下方的刘伯温、李善长等人不禁感到惊讶——陛下竟会对一名小小的五品郎中给予如此高度的评价,那个名叫叶轩之人究竟有着何等本事?
尽管心存疑虑,却无人敢在场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于是,朱元璋指派叶轩负责出题的事情就这么板上钉钉地定了下来。
退朝后,群臣陆续散去。
淮西勋贵紧随李善长的步伐离开,而浙东集团则聚集在刘伯温身旁。
李善长低声问道:“今日是我头一次见上位对一个小五品官表现得如此重视,这个家伙到底有何特别,竟能入圣上法眼?”
“听闻今年会试的题目也被他更改了。
想必此人的能力必然非凡。”
身旁一位官员接话说道。
李善长抚着胡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