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代雄杰
“然而河北袁绍控制四州,无疑是一代雄杰,在这乱世中占有了一份。”
“再看看现今的徐州刘备,仁义名声早已传播千里外,同样占据了三分之一。”
“其他诸侯势力根本不必担忧。”曹宣缓缓说道。
咦?
这句话让曹操、郭嘉、许褚都顿感意外。
袁绍的确不提也罢。
毕竟袁家一门四代担任三公高位,家门弟子故旧遍布九州八荒,再加上如今河北四地稳稳掌控,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大宗主。
自己呢,曹操也颇为自负拥有独特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点无人能够比肩。
只是刘备?
说实话,曹操真没预料到。
不过他并未插言,毕竟这是郭嘉专门考核曹宣的时候,自然该由郭嘉进一步询问。
于是郭嘉思索片刻开口了:“你说主公,袁绍,刘备三方各自据有一分。那其他众多诸侯又当如何?”
“荆州刘表,也是宗室血脉,又手握富饶的荆州,难道他也无法占据天下一席之地吗?”郭嘉试探发问。
曹宣却轻轻摇头否认。
“刘表即便身为汉家亲族,并有荆州这样的地利支持,归根结底不过是一只擅长守土的地方将领罢了。如果刘表健在,或还能维持局面,一旦他离世,荆州势必易手。”曹宣平静作答。
一旁的曹操听了大笑起来:“如果哪天让刘表听见自己的后代竟被我这孙子说成守土小犬,怕不得气个半死。”
“不过宣儿分析得没错,那刘备确实也就是这般守城的小角色,实在不足为虑。”曹操笑得更欢。
郭嘉同样表示认同点头赞同。
接下来继续提问:“那么巴蜀之地的刘璋呢,他身处天府之国之中,士兵精良,粮食充裕,同样身负宗族使命,为什么也无法夺取天下?”郭嘉接着追问。
曹宣依然坚定地摇着头……
巴蜀物产丰饶,却因地势险峻而与外界隔绝,正如古语所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若要离开巴蜀,仅有两条途径可循:北达汉中的道路,以及通往荆州的路。
荆州为刘表所据,而汉中则落入张鲁手中,这意味着刘璋基本没有出川的可能性。
此外,巴蜀之地的地域观念十分浓厚,除非万不得已,刘璋绝不会轻易调动兵马外出。
随着曹宣侃侃而谈,曹操和郭嘉的心情愈发震撼。这位年仅六七岁的孩子,其言论已不仅局限于时局分析,更是将人性、地理、环境等因素融会贯通。
这若是换作他人口中,他们或许还能抱以怀疑,但如今亲见亲闻这一切都出自一个稚龄孩童之口,二人皆感难以置信。
"宣儿,这些皆是从书中所得?"曹操满脸惊异地问。
曹宣略微点首:"确实有一部分源于书本,但并不全是。"
他补充道:"孙儿从典籍中学得地理人文知识,而对于那些人物性格的洞察,则多是耳濡目染自师傅之处听闻。"
待曹宣说完,曹操与郭嘉不约而同望向许褚。
许褚搔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主公有所不知,我当时饮酒过量信口开河,说了一些连我自己都不太记得的事情。不过也确实说了不少呢!"
许褚随后解释:"我以为徒弟只是一时好奇罢了,就随意聊起了一些事情来。"
一旁的郭嘉微闭双目沉思良久。靠听闻与阅读便能够精准获取如此海量的信息且消息准确无误,当真令人叹服。
诚然,眼前的这位幼童确实是天赐奇才,其大局观更是冠绝古今,在郭嘉见识范围内,无人能及。若能得到进一步指点,恐怕就连以大局观闻名的荀攸也无法比拟他的才华。
这样的旷世英才去哪里寻找?更别提那区区五千铜钱了。就算郭嘉付出同样的金额也是心甘情愿。此时此刻定下这门师徒之约已是刻不容缓,否则等到消息传出,必然引来荀氏一族中人的争抢。
“既然上述诸人都不足以堪比,那么袁绍又如何?”忍不住内心悸动的曹操终于开口问道。
“当前袁家两兄弟掌控着中原半壁江山,其中袁术已在南方称帝,袁绍于河北雄踞一方。如果祖父与他们对抗,可有取胜把握?”曹操追问不断。
一直以来,袁绍始终被视为心头大患。天下诸侯排名首位、坐拥四州广袤土地的显贵之家、历经四代传承并培养出了数不清的弟子旧部、手握百万雄兵,麾下猛将如云,并还有诸多朝廷内部势力与他暗通声气。在大多数人眼中,袁绍几乎尽占天下所有的优势条件。因此在曹操看来,无论是自己目前仅剩的一州半破败领地还是周围处处敌意的局势下,胜算似乎遥不可及。
然而就在此时,一句石破天惊的回答骤然响起:"袁绍,必败无疑。"
这句话令全场陷入寂静,包括曹操、郭嘉乃至一旁默默听讲的许褚在内的所有人都愣住。袁家四代担任高官的背景,享誉整个大汉的名望,遍及天下的旧部势力。单凭这些光环就让许多人折服。当年袁绍仅凭个人魅力进入冀州,轻而易举地迫使韩馥拱手相让州牧职位,为何能做到?
原因很简单——韩馥本身就是袁家人脉关系网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在东汉的二主制度下,成为某人门生旧吏就意味着对其绝对服从。
正由于此,无数世家大族对袁绍的支持源源不断汇聚到他身旁,例如曾经的荀彧、荀攸还有郭嘉等人也都投身到他的阵营之中,后来因为种种缘由方转投曹操帐下。尽管这样,荀氏家族依旧留有部分人继续效力于袁绍。相比而言,在朝廷内部支持保皇派的人中袁绍无疑更具优势。
眼下,曹操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下,几乎四面楚歌。但曹宣竟大胆断言,袁绍必败无疑。
曹操轻抚着曹宣的头顶,温声道:“宣儿,有些事情你还年纪小,未必全然明白。但你今日的表现,着实让祖父欣慰。”
“祖父,孙儿所言绝非夸大之语。袁绍虽如今势力强盛,但他决计不是您的对手。”曹宣一脸笃定。
曹操听后只觉童言无忌,心中莞尔,嘴上却回应得颇为认真:“哈哈,看来吾家孙儿都如此胸有成竹,我这当祖父的又怎会不信?袁绍败局已定,宣儿说得没错。”
虽然曹操未将此番话当真,可一旁的郭嘉却听得聚精会神。“主公,属下倒是颇感兴趣,想听听详细看法。”
曹操笑着望向曹宣:“那好,宣儿不妨细细道来。”
在他心里,今天能听到孙子这一番稚气不俗的话已够惊喜,即便后面说不出更有见地的观点也无妨。若说得不对,亦无关大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能讲出先前那些见解,足以证明他的聪慧与潜力。至于更多内容,倒也不是非要指望。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曹宣接下来的回答竟极为正经。“祖父,孙儿以为,袁绍必败无疑,并且其败在于十处不足之处。”
“而祖父您胜券在握,恰是因为具备十个显著优势!”他目光炯炯地陈述。
曹操闻言挑了挑眉,笑问:“哦?那宣儿且讲讲看,所谓袁绍的十败以及祖父的十胜到底是什么?”
曹宣深深呼吸一次,略带歉意扫了一眼郭嘉——因为接下来即将阐述的道理本应出自郭嘉之口。
随即开口说道:“祖父,孙儿认为袁绍存在十大失败点;
而与之对应,祖父正好手握十大取胜之道。”
“袁绍繁文缛节过于铺张浪费且行事奢华无度,反观祖父凡事依天道自然行事,此为其一胜,名为‘道胜’。”
“袁绍假借讨伐逆贼名目占据四州地界实则分裂天下,而祖父尊汉为名讨伐乱世诸侯匡扶社稷,故曰‘义胜’。”
“汉庭施政过宽致使国力衰退,袁绍继续宽松策略难以振作人心,祖父以猛法整肃吏治使得朝廷内外皆知法规严明,是谓‘治胜’。”
“袁绍外表看似宽容大度实际上疑心重重,用人多存猜忌偏信自家子弟;
祖父表面上简慢疏略,内里心思通透对下属放心重用只凭才能不论亲疏远近,堪称‘度胜’。”
“袁绍谋士众多然而议而不决执行乏力,而祖父一旦定下方略即果敢施行遇事灵活调整适应各种情况,因此称‘谋胜’。”
最初三人尚仅微微颔首附和,随着曹宣论述愈发深入、连贯,曹操、郭嘉以及许褚都不由自主向前探身聚精会神思索起来。目光注视着孩童的目光也不再仅仅是惊讶,更是深深的震骇。
察觉到三人情绪变化,曹宣稍稍停顿片刻,重新整理话语:
“祖父啊…是否还要继续往下解说?”
曹操此刻终于回过神,激动点头连连道:“说!当然要继续,怎么可以停下。”
此时连郭嘉也开始准备笔墨打算记录,“嗯,请继续。”
曹宣再度点头应允接着发言:
“袁绍利用祖上基业靠夸夸其谈形式上的礼数骗取虚名吸引众多浮躁肤浅者追随左右;祖父您秉持真心待人接物不求表面虚荣崇尚勤俭节约并优渥赏赐贤才良将致忠臣良将以至远见务实的人都愿意追随您。这是第六个层面的优势叫做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