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奉天殿内
1
大明王朝的宫殿——奉天殿内,满朝文武分列两侧。
侍卫们持刀站立在周围守护着整个场面。
当一个细长的声音传来:"陛下到…"全体官员表情瞬间变得庄重起来。
朱厚照,在侍从们的簇拥下进入大殿并就坐于龙椅之上。
身旁站着刘瑾这位太监总管。
众臣齐声高呼向朱厚照致敬,之后朱厚照挥手免礼并开始进行例行朝会。
对于朱厚照而言,早朝不过是场形式上的程序罢了,因为真正的国家事务已经由内阁决定,他自己只是履行一下表面职责而已。
这一切尽管无聊但他早已习惯。
听到朱厚照下令免除行礼,所有大臣都道谢。
随即便进入了议事环节。
此时兵部尚书谢迁站了出来准备发表他的陈述。
他身份显赫不仅是东阁大学士还是太子的太傅,同时更是先帝指派给朱厚照三位辅佐重臣之一。
"陛下,微臣谢迁现对锦衣卫北镇抚司首领李寂提起正式指控。
此人生性狡诈滥用手中的权力不仅构陷忠诚之人还存有叛乱之野心!"
谢迁的话引起轩然大波。
这让朱厚照有些错愕,他还记得那个李寂是谁。
毕竟锦衣卫作为直接效命于皇室的秘密警察队伍是至为关键的存在。
其中南北两司尤其北方监察机构掌握巨大权威。
而李寂就是在不久前由朱厚照亲自提拔成为北镇抚司首领的人才。
之所以选择李寂是因为此人出身世袭且四代忠臣之家,家族历史显赫,并因一时心血来潮被授予了这个重要职务。
现在不过一个月时间又如何惹出这么大风波呢?
刘瑾见朱厚照疑惑便提醒道这就是一个月前提拔的那个李寂。
朱厚照默默点头后只见一个个言官御史纷纷起身上前,很快就有近半数的大臣站到了队列之外,一下子超过百名朝廷官员集体指责同一人真是令人惊讶无比啊!
李寂不过是北镇抚司的一位镇抚使,品级仅是从四品。
然而,为了弹劾他,连内阁元老、顾命大臣谢迁都亲自出面,还带着上百位朝臣一起上书,请求惩处李寂。
这是存心要逼皇上作决定吗?
“臣等恳请陛下革除李寂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之职,即刻逮捕,并择日于午门公开斩首,以此儆戒他人!”
上百位朝臣异口同声地向朱厚照喊道。
看上去整齐划一,不了解内情的人都以为他们私下排练过。
年轻气盛的朱厚照怒容满面,双眉紧锁。
他觉得兵部尚书谢迁这样做是针对自己,明摆着是因为他提拔了李寂为北镇抚司镇抚使,希望日后由李寂掌管锦衣卫,从而用锦衣卫来监督百官。
弘治年间,先皇对锦衣卫并不重视,导致锦衣卫权势大减,文武百官少了约束。
而如今,当他重新重视锦衣卫时,这些官员竟联合起来打压,目的是要把新任北镇抚司镇抚使李寂活生生整下去。
试想,如果李寂刚履职一个月就被免职甚至严惩,那么将来谁还会愿意为他效忠?
再说,这些朝臣们的言辞也实在过于嚣张——仅仅因罪名就罢免职位、抓人归案并计划斩首示众?
这不就是变相要求皇帝按他们说的办?
那还要皇帝何用?
若哪天这些顾命大臣给他扣上一个“昏庸无道”的帽子,难道满朝文武真能随便换掉大明朝的皇帝不成?
站在旁边的刘瑾脸上写满了震惊,他也未曾想到这些朝臣会如此嚣张。
“诸位大人可有实据,证实北镇抚司镇抚使李寂贪赃枉法、滥用职权、诬陷忠良甚至谋反不轨?”朱厚照语气冰冷地盯着这群朝臣。
听了朱厚照的质问后,那些文武百官愣了一下,立刻将目光投向兵部尚书谢迁。
显然,大家事先只是达成了口头协议,想借此机会除掉李寂,避免日后受到锦衣卫的监控。
但经朱厚照这一问,他们顿时语塞。
这时,谢迁站出来答道:“启奏陛下,昨日李寂以贪赃罪派遣锦衣卫缇骑抓捕了监察御史马屿。
而马屿乃是我朝清流的表率,绝不可能是贪污之人。
单凭滥用职权一项,便足够罢免他的镇抚使之职!再者,以李寂手握如此大权,定然也是受贿之人!微臣斗胆,请陛下依法处理此人,匡正大明法纪!”
听罢,朱厚照忍不住冷笑:你说这些罪名全是你捏造出来的?就因为李寂抓了一个监察御史,你们这群文官就开始跳脚,连你这样的兵部尚书都坐不住,带人围剿,就为了把李寂给拉下马?
反而,朱厚照心中怒火渐息,觉得颇为畅快。
他愈发觉得,让李寂担任这个北镇抚司镇抚使是正确之举。
最终,朱厚照神色一冷,猛然起身……
朱厚照起身的动作令全场官员心头一震,大家纷纷揣测是否对李寂的施压太过火了。
如果李寂愿意安稳度日,在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位置上和那些指挥佥事、同知或指挥使一样应付差事,众人也并非不能给朱厚照面子,选择放过他。
然而,蛰伏一个月后,李寂却突然下令锦衣卫缇骑抓捕了监察御史马屿,这才引发今日的大规模弹劾。
“启驾,前往北镇抚司!”
“各位大人一起同行,咱们得看看这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使是否真的滥用职权,受贿索贿。”
朱厚照冷笑出声,转身离开平台,大步走向奉天殿外,刘瑾紧跟而上。
满朝文武听到这一消息都是一怔。
兵部尚书谢迁更是眉头紧锁,按理说在自己的极力主张之下,皇帝应顺水推舟同意惩治李寂才对。
礼部尚书李东阳轻拉了下谢迁的衣服:“谢公,出发吧。”
吏部尚书、内阁首辅刘健面容平静,当先走了出去。
望着刘健的表情,谢迁微微点头,嘴角浮现一丝冷笑,“去就去,我就不信李寂是那不吃腥的猫。
任这锦衣卫北镇抚司一月之久,怕早已捞了不少钱财,正好让陛下看看这人的品行如何。”
他心里清楚,刘健必然也在恼怒中强忍不发。
今日这一局,原是三人精心策划的结果——要让皇帝知道,锦衣卫绝不容许凌驾于文武百官之上,成为无法无天的特务组织。
为求达到目的,他们甚至没按照惯例让言官率先对这个四品从属的镇抚使提奏,而是由谢迁这个兵部尚书直接发起弹劾。
李东阳叹息一声跟上队伍。
他总觉得此举颇为蹊跷:哪里有皇上带着文武百官巡视锦衣卫衙门的事?传扬开去,定会让人笑话不已。
确实如此,大明朝历史上绝不会有这样的滑稽闹剧,也只有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皇帝朱厚照能想出如此荒唐的做法。
三位内阁元老离去后,群臣相视无语,随后相继跟上。
武将们则默默走在队列最后方。
走出奉天殿,朱厚照停下了脚步,思索片刻后对刘瑾说道:“大伴,派人打听下,李寂现在人在何处,在府里还是在衙门。”
“遵命。”刘瑾躬身应允,随即招来一位大汉将军低声传达指令。
这位将领立即施展轻功离去了。
大汉将军皆是从锦衣卫力士中的高手选拔而出,不仅具备深厚武功,还专门负责保护皇帝安全。
满朝文武来到朱厚照背后,静静等待着下一步指示。
片刻之后,刚刚离开的大汉将军闪身回来,向朱厚照行礼,恭敬答道:“陛下,据探查所得,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李寂此刻并不在衙门办公,而是返回家中闭关修习内功。”
“那好,我们去他家中。”
“不妨让兵部尚书谢迁,谢爱卿查验一番,看这李寂究竟如何**受贿,又在家藏着多少财宝。”大汉将军语毕,朱厚照轻哼一声,冷笑道。
听闻此言,谢迁面色微怔,满是惊愕地望着朱厚照,难道真要去搜查李寂家中的金银珠宝?朝廷上下文武百官也顿时静默,齐刷刷将目光投向刘健等内阁要员。
沉默良久,“去。”刘健身为内阁首辅,仅仅吐出一个字。
他以口型传递给谢迁,显然也不认为身为锦衣卫镇抚使的李寂会真的存在**受贿之举。
谢迁领会意图后稍作颔首,朝中官员见状皆心中有数。
没人敢在此时此刻反驳或劝阻朱厚照,毕竟谁也不愿担下嘲笑陛下多事之名。
随后,大汉将军略显犹豫,恭敬禀道:“陛下,李镇抚并非住在内城,而是居于外城区域,距离皇城颇有些远。”
京中划分明确,共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部分。
宫城即是皇家居住之地;皇城则涵盖六部、锦衣卫及东厂诸衙门所在地。
北南两司与锦衣卫总部都在皇城范围内。
而内城为达官显贵的住所,无论皇族贵族,抑或是具有一定品阶的官员都集中于此。
因此方便每日上朝。
按理说李寂作为从四品北镇抚使完全有资格入住内城。
但外城复杂多样,它分为普通官员区、平民区、商业区还有最贫困的贫民区。
其中,东城为普通官员和富商聚集之处,西城则为寻常百姓之家,南城繁华商贸,北城则是公认的贫民窟——那里汇聚了京城底层民众的居所。
朱厚照微微皱眉询问道:“外城何区?”他还以为李寂已搬入内城成为正式一员,却不料对方依旧栖身于外城,实在出人意料。
众位臣子们脸上纷纷浮现难以置信的神情:哪怕是从七品的小官也通常住进内城了,李寂怎甘心待在外城?
难道此人果真是一代廉官?”
很快,大汉将军回答道,“回禀陛下,李镇抚现住外城北城片区。”此时其神色间更添一份钦佩之意。
毕竟通过锦衣卫渠道得知,这位镇抚使竟选在被称为京城贫民窟的北城落脚实属罕见。
群臣仍存疑虑,若说李寂存于较为体面的外城东城区还能让人接受,可北城区域实在是令人难以联想与其相符。
李寂新近承袭锦衣卫千户之职,很快便升任锦衣卫镇抚使。
然而,他家世代为锦衣卫,若说他的家族未曾积累财富,谁能相信?锦衣卫里真会有这样不染铜臭的清廉之士吗?对此,文武百官们心存疑虑。
“这绝无可能!堂堂锦衣卫从四品镇抚使,又是北镇抚司之主,怎会栖身于外城北区?”兵部尚书谢迁忍不住发声。
朱厚照闻听此言,立即反驳:“有何不可?莫非锦衣卫皆不清廉,不能有正直之士?”此话让谢迁面红耳赤,心中惊讶——这是朱厚照即位以来头一回顶撞这位内阁元老兼托孤重臣。
刘健则默不作声,眯眼思考。
而礼部尚书李东阳轻轻摇头示意谢迁无需多言。
“朕面前不必拘谨,直抒己见即可。
来,说说,李卿为何会居于外城北区?”朱厚照转问身边的大汉将军。
朱厚照心怀好奇,因为此前看到李寂家族几代均为锦衣卫,并且以忠直闻名,一时冲动便提拔了李寂。
按理推测,李寂就算不住内城,也该在外城东部才对,却没料到他会住在外城北区。
这番发现让他对李寂印象更好,称其为“李卿”。
大汉将军沉吟片刻答道:“根据锦衣卫记录,李镇抚使其家族世代居于外城北区,从未搬离别处。
此外,李镇抚使用名下没有其他房产。
每次值完班都直接返回外城北区家中。
今天未能去北镇抚司值班,只是因为闭关修炼。”
“传令下去,准备车马,随朕去李卿家看看。
众爱卿一同前往。”朱厚照听罢当即决定启程探察。
顿时,满朝文武心中涌起一种不祥之感。
虽对锦衣卫这样的机构嗤之以鼻,但他们不得不承认锦衣卫的情报准确性极高。
眼下看,李寂家族数代似乎确实在外城北区定居,而且并无其他住所。
众人寄希望于李寂只是尚未搬迁,并非真如传说般丝毫不贪。
随即刘瑾迅速安排起来,不多时众多马车已齐备。
朱厚照第一个登上首位马车,官员们互相看了眼后依次跟上。
在锦衣护卫队的护送下,车队驶出皇城门,一刻钟后停了下来。
“陛下,李镇抚使其家到了。”刘瑾恭敬告知。
朱厚照掀起帘幕往外望去,竟见一座装饰典雅清幽的大门展现在眼前,府邸深不见底,足有百亩规模以上。
一时间,朱厚照心中有些慌乱,缺乏底气。
原以为亲自提拔的李寂不可能是贪腐之人,况且锦衣卫资料表明李寂一贯正直,加之年纪相仿而萌发好感才破格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