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活物资
每一位内阁成员的案头,都堆满了来自大明各地的奏折,每一纸奏章都有可能关乎重大事宜。
杨廷和走向内阁首辅刘健,低声说道:“刘公,刚收到锦衣卫北镇抚司传来的消息。”
“哦?”
刘健听到杨廷和的话后,从奏折间抬起头来,神态如常地回应道。
因内阁地方有限,且安静无比,即便杨廷和刻意压低嗓音,谢迁、李东阳等人依然听得清楚。
于是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投向杨廷和。
尽管杨廷和只是提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消息,并非直接提及北镇抚司镇抚使李寂的动态,但在场众人心里都很清楚——毕竟当天他们才见过李寂,对他的影响深刻难忘。
杨廷和略作停顿,说了一句让大家都陷入沉思的话:“京城几大商会刚刚被北镇抚司购买了超过五万两白银米面粮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这消息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与揣测。
其实银钱数字庞大并非关键,真正让他们疑惑的是这些物资的用途。
他们大致可以断定那些钱应是之前朱厚照赐予李寂的五万两银子。
可是,为什么要用赏赐的银两去兑换大量的米面粮油呢?为何不直接发放银两?
刘健思索良久未得答案,便询问坐在一旁的李东阳:“宾之,你觉得这个李寂为何要把皇帝赏赐的五万两白银全部换成生活物资?”
李东阳字宾之,由于年龄较长以及职位的缘故,刘健可以直接以其表字称呼之。
众人也都期待着李东阳能提供些许智慧。
作为公认的谋略高手,此刻的他只苦笑回答:“希贤兄,我对这位李寂的目的也捉摸不透。
不过依我看,此人忠心耿耿,不像什么奸佞之徒。
这次举动背后也许蕴含着深思熟虑的意义吧!”
听到李东阳如此见解,刘健颔首示意,而谢迁等其他阁臣也选择沉默不语。
稍事考虑之后,刘健再度对杨廷和发出指示:“介夫啊,请你继续派人盯着锦衣卫北镇抚司那里的情况,观察一下他们的后续动作是什么。”
杨廷和的表字正是“介夫”
。
“明白了。”
杨廷和答完,旋即离开了文渊阁所在之处。
待杨廷和出去以后,屋内重新恢复安静。
虽然大家重新拾起各自事务忙碌起来,可每个人心中还是有一个共同疑问悬着——李寂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而在乾清宫内,年轻的明武宗朱厚照正在翻看着一大叠由内阁拟好意见送来的奏折,却显得索然无味:“真是太无聊了,所有事情都已经在票签上标明了处理方式,我不过是按部就班地批示一下而已。”
一旁的谷大用看到皇上兴致不佳,连忙陪着笑脸问道:“陛下,要不要小人陪你到宫里走一走散散心呢?”
张永、马永成等人则站在不远外等候差遣。
这些人当中数谷大用和刘瑾最得圣上信任。
在这群人中,刘瑾和谷大用与朱厚照的关系显得格外亲近。
“大伴还没回来吗?”
朱厚照略带随性地扫了谷大用一眼问道。
“没有呢。”
谷大用听到这话后,眼神微微闪烁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嫉妒。
因为只有在提及刘瑾时,朱厚照才会直接称呼他为“大伴”
,而像对待他们则需冠以姓氏。
忽然,一声由远及近的话语传入耳畔:“陛下,小奴回来了。”
仿佛是未卜先知一般,刘瑾恰到好处地出现了。
这声音刚落,朱厚照已然朝着乾清宫大门的方向望去。
只见刘瑾一路小跑而来,装作气喘吁吁的模样,在朱厚照面前喘着粗气说:“陛下,小奴之前离开,是因为得知了一个重要消息。”
看着刘瑾故意装扮的样子,朱厚照轻轻笑了笑,“别演了,莫以为朕不知你的武艺深厚,这几步路就能累成这般?快说,究竟是何消息?”
“陛下,这是有关北镇抚司的情况。”
刘瑾依然假装喘息不止,慢慢靠近朱厚照说道。
虽然他的实力根本不会因这点距离就如此劳累,但刘瑾深知,即使朱厚照知道他功夫高强,这样的表演反而更能体现他的一番心思。
听到此处,朱厚照皱起眉头问:“是李卿的么?我记得我从李寂家回宫也没过多久……不过等等,天色已近黄昏,算起来也有三四个时辰了。”
一旁的谷大用等人相视一眼。
他们从小就跟随着朱厚照一同长大,彼此了解得透彻至极。
听到朱厚照如此称呼李寂时便明白,这个新晋人物早已受到帝王无上的宠爱。
对于这样的贵人,他们自然不敢有任何轻慢之心,唯有倾力结交才行。
刘瑾谨慎地组织着言语,试探性地向朱厚照汇报道:“陛下,北镇抚司近日联络京城内的各商会购买了大量的粮食、油米等生活用品,共计耗费白银五万两之多,估计正是来自于您赐予李镇抚使的那笔钱财。”
听罢此言,朱厚照顿时愣住了:“怪哉,朕赏赐给李卿五万两白银乃是重恩厚爱,这笔巨款,按理来说不应该存起来一部分吗?或者拿去改善一下生活,买几个得力的奴仆和侍女也是可以的呀!为何他居然全部花费完了,并且全都换成了生活物资呢?”
越想越觉奇怪,按照常人的逻辑思维来说,拥有这么大一笔巨款,第一想法应是妥善存放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再从中取出一小部分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还可以购入奴仆侍女来服务日常琐事才合理。
可李寂却没这样做!
在朱厚照的认知里,李寂虽然总说自己独居惯了,但他认为实际上是李寂手中拮据所致。
所以才有了这一笔丰厚的赏金。
而且这次所得赏金实际上就是前段日子从监察御史马屿家里抄没出来的现银,总额还不止五万两,稍有盈余罢了。
不管怎么说,朱厚照心里还惦记着,李寂家院子不算小,平日打扫整理也颇为麻烦,既然自己已经下了如此大的手笔,李寂怎么也应该添几口人手帮忙才是。
可现在李寂不仅没买人,竟然反其道行之全数换成粮食等物。
这让朱厚照更加迷惑不解。
最后,他只能听见刘瑾继续回禀道:“陛下,小奴现已另外安排人员密切监控北镇抚司的动向。”
“一旦北镇抚司有任何动静,老奴定会第一时间禀告陛下。”
见朱厚照 continually微皱眉头,深思不已,刘瑾满脸阿谀地低声道。
“还是大伴最懂朕的心思。”
听完刘瑾的话语,朱厚照眼中闪过一抹赞赏,点头说道。
“老奴就跟陛下的心思连着线呢,哪能不明白陛下?”
刘瑾轻笑了一声,语带奉承。
周围的人,像是谷大用等听后皆在心里暗骂:这老头也太不要脸了!
随后,朱厚照拿起平日里总嫌乏味的奏折看起来,并说:“大伴,这天色暗得真快,朕就不出去遛弯儿了,安心在这里翻翻奏折,顺便等等北镇抚司衙门那边的消息吧。”
“遵命。”
刘瑾低头恭声回答。
目睹这一幕,无论是刘瑾还是谷大用等人,心中无不如遭雷击一般。
为了一则来自北镇抚司的消息,朱厚照竟然肯老老实实地审阅奏折?这种事传出去怕是没人敢信!从中不难看出,李寂在他心中是多么重要的人物。
众人暗想,以后务必要与李寂打好交道不可。
正当大家都疑惑不解的时候,沈炼六人稍作商讨,随即调遣了整个北镇抚司所有缇骑参与其中。
原来任务关乎镇抚使李寂之事,而且得知李寂不惜花费五万余两银子购置大批米粮油盐等物资,旨在分发给京城外城北城区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
这消息让整个北镇抚司上下沸腾起来,每一个缇骑乃至百户千户都像吃了兴奋剂般热血沸腾。
虽说锦衣卫个个精明强干,然而大部分成员骨子里仍有善念未泯灭,甚至热血满怀。
要他们自掏腰包做这样好事的确不容易,但他们心底却绝对对施行仁义之人充满敬仰。
李寂此举赢得了满朝所有人真心实意的尊重,不再是简单因为职位权势的关系,而是出于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无私关怀和怜悯之心。
眼看着这一切变化,沈炼六人都深深感慨,认为李大人不仅做了极大的好事还因此一箭双雕获得了全体成员的支持和尊敬。
想到这次善举将会在整个京城激起怎样的轰动效应,涉及多少人心所向,他们都意识到这岂止是一箭双雕,更是多方面的收益兼备!
从此以后,沈炼六人对待李寂更多了一份敬畏之感。
得益于全军上下的协同努力,在沈炼六人的协调安排下,终于顺利将物资送到了北城区,并逐一发放至贫困百姓的手里。
按李寂事先的叮嘱,对孤寡老人和孩童更要给予特殊关照。
于是这些人群尤其受到优待。
很快,整个北城区域的百姓都被这份善意深深打动,许多人泪流满面,决心为李寂立起永记功德的“寂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