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北上
洪武二十八年的冬天,寒意未退。山海关的城墙上,积雪被清扫一空,露出青灰色的砖石。朱永辉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雪原,心中思绪万千。李成的背叛虽已平息,但六王的阴谋却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
“王爷,京中急报!”一名亲兵快步登上城楼,手中捧着一封盖有御印的信函。
朱永辉接过信函,拆开一看,眉头顿时紧锁。
“王爷,出了何事?”伯颜见状,连忙问道。
朱永辉将信函递给伯颜,沉声道:“父皇下旨,命我率军北上,协助徐达将军平定北元余孽。”
伯颜扫了一眼信函,皱眉道:“此时北上,未免太过仓促。北地严寒,行军艰难,且六王之事尚未了结,王爷若离京,恐生变故。”
朱永辉点了点头,“父皇此举,恐怕另有深意。”
“王爷的意思是……”伯颜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朱永辉冷笑一声,“六王在朝中势大,父皇或许是想借北征之名,将我调离权力中心。”
伯颜握紧拳头,“那王爷打算如何应对?”
朱永辉目光坚定,“圣旨已下,不可违抗。但此行北上,未必不是机会。”
“机会?”伯颜不解。
朱永辉低声道:“北元虽为边患,但其内部纷争不断,若能借机拉拢部分部落,或可为日后所用。”
伯颜恍然大悟,“王爷高见。”
---
**整军北上**
三日后,朱永辉率三万精兵,浩浩荡荡北上。山海关的百姓夹道相送,目送这支铁骑消失在风雪中。
行军途中,风雪交加,道路泥泞不堪。朱永辉骑在马上,目光坚毅,丝毫不为恶劣的天气所动。
“王爷,前方就是燕山了。”伯颜策马来到朱永辉身旁,低声提醒。
朱永辉点了点头,“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半日,明日翻越燕山。”
“是。”伯颜领命而去。
夜幕降临,营帐内炭火熊熊,朱永辉与伯颜对坐而饮。
“王爷,此次北上,徐达将军恐怕不会轻易交出兵权。”伯颜低声说道。
朱永辉笑了笑,“徐达将军乃开国元勋,功勋卓著,本王岂会与他争权?此行的目的,不过是协助他平定北元,顺便探明北地局势。”
伯颜点了点头,“王爷英明。”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报——!”一名斥候冲入帐内,单膝跪地,“王爷,前方发现北元骑兵踪迹!”
朱永辉猛然起身,“有多少人?”
“约五千骑,正向我军逼近。”斥候答道。
朱永辉冷笑一声,“来得正好。传令下去,全军备战!”
---
**初战告捷**
次日清晨,北元骑兵果然出现在燕山脚下。他们身着皮甲,手持弯刀,气势汹汹地冲向明军营地。
“弓箭手准备!”朱永辉站在高处,冷声下令。
数千名弓箭手迅速列队,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北元骑兵。
“冲锋!”朱永辉拔出佩剑,直指敌军。
明军铁骑如潮水般涌出,与北元骑兵展开激烈厮杀。
伯颜一马当先,长刀挥舞,所向披靡。朱永辉则稳坐中军,指挥若定。
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北元骑兵终于不支,纷纷溃退。
“追!”朱永辉冷声下令。
明军乘胜追击,斩杀敌军千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
---
**徐达的试探**
数日后,朱永辉率军抵达徐达大营。徐达亲自出营相迎,笑容满面。
“秦王殿下远道而来,辛苦了。”徐达拱手行礼,语气恭敬。
朱永辉连忙还礼,“徐将军乃国之栋梁,本王不过是奉命前来协助,岂敢言辛苦?”
两人寒暄一番,随即进入大帐议事。
帐内,徐达命人奉上热茶,笑道:“殿下初到北地,便立下大功,真是后生可畏。”
朱永辉谦逊道:“不过是侥幸取胜,不值一提。”
徐达点了点头,语气忽然转冷,“不过,北地局势复杂,殿下初来乍到,还需多加小心。”
朱永辉心中一凛,知道徐达这是在试探自己。
“多谢徐将军提醒,本王定会谨慎行事。”他淡淡答道。
---
**暗流涌动**
夜深人静时,朱永辉与伯颜在帐中密议。
“王爷,徐达似乎对您有所防备。”伯颜低声道。
朱永辉点了点头,“徐达乃开国功臣,手握重兵,自然不会轻易信任本王。不过,此行我们的目的并非与他争权,而是借机拉拢北元部落。”
“王爷打算如何行动?”伯颜问道。
朱永辉微微一笑,“北元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些部落对大明并无敌意。若能与之结盟,或可为日后所用。”
伯颜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王爷深谋远虑,伯颜佩服。”
---
**尾声**
北地的风雪依旧凛冽,朱永辉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的草原,心中升起一股豪情。
“伯颜,此行的成败,关乎大明的未来。”他低声说道。
伯颜点了点头,“王爷放心,无论前路如何,伯颜定会陪您走到最后。”
朱永辉笑了笑,目光坚定,“好,那我们就一起,揭开这北地的迷雾。”
风雪中,两人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北征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