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朱由捡成了崇祯帝朱由检
朱由捡只觉全身乏力,胸口憋闷得厉害,双眼沉重得如同被千斤重物压着,怎么也睁不开。他的思维开始变得模糊,眼前竟出现了幻觉,恍惚间,自己置身于一间古色古香的大殿之中。
整个大殿以大红大黄为主色调,黄色的窗幔、衣服、被单,透着皇家的尊贵;红色的窗户、柱子、门,还有那气派的大床榻,尽显富贵堂皇之态。他心里纳闷,自己不是死了吗?难道死后真的进了天堂?眼前这如梦似幻的场景,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堂?
朱由捡清楚地记得,自己本是一名卧底特警兵王,在执行任务时,被毒枭老大发现。为了不暴露身份,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安全,他毅然决然地与毒枭同归于尽,身体被炸得粉碎。可他心有不甘啊,这次任务一结束,他就能和相恋五年的美丽女友步入婚姻的殿堂,那是他心心念念、爱到骨子里的女人啊。
所以,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朱由捡也不愿意闭眼,他拼了命地想要睁开眼睛。全身毫无力气,他就咬着牙,准备用双肘支撑着坐起来,哪怕是死,他也想最后再看一眼自己的恋人。
此时,在这华丽的殿中,一张精致的雕木拔步床上,躺着一位十八九岁的青年人,身上盖着质地丝滑、绣着精美龙凤图案的被子。旁边的鹤嘴高脚香炉里,燃着淡淡的檀香,那袅袅青烟,为这略显压抑的氛围增添了几分静谧。
朱由捡的眼睑微微动了动,紧接着,上身猛地坐了起来。一名端庄秀雅的宫装女子,发髻高高挽起,惊喜地看着他,神情激动,眼中闪烁着点点泪花。
“皇上,你可算是醒过来了,上天保佑。”女子的声音带着哭腔,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朱由捡茫然又恍惚地睁开眼睛,听着耳边这陌生又熟悉的声音,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家具,一时间,竟完全不确定自己身处何方。
那宫装女子的声音,仿佛很近,近在咫尺,却又仿佛很遥远,遥远得如同从天际飘来,可又混着隐隐的雷声,震得他耳朵嗡嗡作响。
“太医,太医,快来看看......”女子焦急地呼喊着,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很快,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快步走了过来,在朱由捡的手腕上铺了一块巴掌大小的黄色布片,手指轻轻搭在上面,有规则地变化着位置,开始为他诊脉。
周围的人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太医脸上那变化不定的表情,每个人的心情也随着太医的神色上下起伏,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他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着,不知道皇帝的身体到底能不能恢复。
短短的半刻钟时间,就有三四名太医轮流上前为朱由检断脉。随后,五六名太医退到角落,聚在一起小声地讨论着病情,时不时还抬眼看向朱由检这边,眼神里满是忧虑。
就在这时,朱由捡的脑子蓦地一清,一段全新的记忆片段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思维。他愣在那里,好一会儿才消化完这些信息,这才惊觉,自己竟然成了明末的崇祯帝朱由检。
他忍不住在心里低骂老天爷:“我靠,老天爷,我就只想去看看我女朋友,你把我送到明朝干嘛,难不成还想让我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再死一次吗?”说起朱由检,那可是个狠角色。
他在位期间,频繁更换内阁辅臣,先后诛杀了袁崇焕等十八名封疆大吏,又起用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等一众能臣,试图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局,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朱由捡,因为“捡”和“检”音同字不同,从小到大,他就得了个外号叫“朱大帝”。身边的人还总打趣他,说他要是不去紫禁城走一趟,坐坐龙椅,这人生就算是白活了。
后来他去北京出差的时候,还真特意跑到紫禁城转了一圈。当时他满心想着花点钱坐坐龙椅,体验一把当皇帝的感觉,可惜龙椅并不向游客开放,他只能在龙椅前站了好久,满心遗憾。可谁能想到,如今他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来了一趟“紫禁城之行”,兵王朱由捡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皇帝朱由检。
他缓缓看向那宫装女子,只见她肤白貌美,天生丽质,姿容艳丽,即使仅着淡妆,依旧难掩端庄贵气。此刻的她一脸憔悴,泪痕犹在,看向自己的目光中,满是担忧与焦急。朱由检知道,她就是自己的皇后周氏,名周玉凤,死后被尊称为孝节烈皇后。
朱由检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恋人,虽说谈了五年恋爱,可自己还是个地道的童子鸡。如今倒好,一睁眼就有老婆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个妻妾。
这种矛盾又复杂的心理感受,让朱由检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他轻轻地深呼吸一次,试图赶走心底的烦闷。当再次睁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女人的时候,朱由检明白,在这偌大的皇宫里,如果有一个人是真正关心自己的,那这个人必定是周皇后,她是真的在担心自己的安危。
“我......朕没事了,身体有些乏力,休息一下就行。”朱由检一开口,习惯性地用了“我”字,话一出口,才忽然意识到不对,又连忙改口称“朕”。
随后,他转头看向角落,对着一个身形微胖、满脸恭敬的中年太监问道:“大伴可知,今夕何夕?”被称作“大伴”的王承恩,听到皇帝问话,脸上顿时泛起喜色,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道:“回皇爷,现在是崇祯三年,3月10日。”王承恩低着头,轻声细语的说道。
朱由检缓缓闭上双眼,眉头紧锁,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试图回忆起自己晕倒的缘由。良久,那一段惊心动魄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终于记起了皇太极第一次入关的“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北方的局势风云突变。皇太极率领十万清兵,绕过了忠于明朝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防区,取道蒙古,意图直逼京师。
10月27日,清兵如汹涌的潮水,突破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等关隘,长驱直入内地。仅仅数日之间,遵化、三屯营等地接连沦陷,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彦国宁死不屈,自尽殉国。此后,清兵一路势如破竹,经三河、顺义、通州等地。
于11月19日直逼京师城下。一时间,皇太极在京畿一带烧杀抢掠,百姓惨遭屠戮,财物被洗劫一空,整个京城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京师震动,随即宣布戒严。同时,朝廷紧急诏令各路兵马进京勤王。
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各率两万兵马,共计四万大军,在京城德胜门外扎下营寨。袁崇焕则带领关宁军在广渠门严阵以待。皇太极在城外排兵布阵,对京城的德胜门、广渠门发起了猛烈攻击。然而,在袁崇焕、满桂等将领的顽强抵抗下,清兵未能攻克京城,暂时退去。
但皇太极并未善罢甘休,他继续围困京城,京畿一带依旧在战火中煎熬,百姓妻离子散,生活苦不堪言。更为阴险的是,皇太极使出反间计,利用书信诬陷袁崇焕,企图除去这位劲敌。
待皇太极退走后,袁崇焕带着手下将领进城朝见皇帝。朱由检因袁崇焕领兵不力,致使建奴入关,心中怒火中烧,当场怒骂袁崇焕。
紧接着,兵部主事刘明仁、太常少卿郑三俊纷纷弹劾袁崇焕,列举十大罪行。在盛怒之下,朱由检仓促下令锦衣卫逮捕袁崇焕,这一决定让群臣大惊失色。很快,一个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
袁崇焕的爱将祖大寿、何可纲得知主帅被抓,一气之下率领一万五千关宁军返回山海关。朱由检听到这个消息后,在朝会上怒火攻心,当场晕死过去,也正因如此,朱由捡的灵魂得以占据这具身体。
再次缓缓睁开眼睛,朱由检的目光投向几位太医站立的地方,神色庄重地说道:“你们几位回去后,即刻召集所有太医,去为受伤的战士医治。一定要竭尽全力救治他们,所需花费,从内帑中支出,尤其是满总兵,务必要多加关照。”
“陛下……”太医们欲言又止,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去吧,是朕对不起他们,不能让忠诚的勇士们既流血又流泪。”朱由检的声音略带沙哑,饱含着愧疚与无奈。
接着,他把目光转向周皇后和一圈丫鬟,轻声说道:“朕没事了,你们也回去吧。”
周皇后微微一愣,她深知皇上还有诸多朝事亟待处理,于是柔声应道:“是,陛下,妾身告退。”
随后,皇后带领宫女们鱼贯而出,返回坤宁宫。“大伴,出去告诉外面的大臣们,就说朕已无大碍,让他们回去歇息,何时朝会,等候通知。”
朱由检对王承恩说道。“是,皇爷。”王承恩领命而去。片刻之后,外面传来一阵低声传话,紧接着,一阵高声呼喊响起:“谢陛下隆恩,臣等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声音渐渐远去,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朱由检感觉自己精神稍好一些,便想要起身。王承恩连忙叫来几个宫女,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朱由检穿衣。只见他身穿兖龙袍,腰系白罗玉带,腰悬天子剑,虽然身形略显瘦弱,但五官英俊,自有一股皇家的威严。
朱由检在殿中缓缓走了几步,却发现这具身体十分虚弱,体能仅有前世的一半。他心中暗自思忖,这身体必须加强锻炼才行。前世自己身为兵王,在这个空气未被污染的时代,至少也应该恢复到前世的实力。
转了几圈后,朱由检开始思考当下最为紧迫的事情。他深知,绝不能坐以待毙,至少要活出个样子来。
首先,必须要解决钱和粮的问题,这是维持国家运转和军队供给的根本;
其次,要大力变革火器,提升明军的战斗力;
最后,还要招揽人才,培养一批真正能为自己所用的将领和士兵。
“大伴,宣骆养性进来。”朱由检果断下令。“是,皇爷。”
一个时辰后,骆养性匆匆赶到了冬暖阁。
“臣骆养性,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骆养性跪地行礼,声音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