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磁帆纪元

第五章 海塘龙隐

地窖里的陈墨气息熏得人流泪。掌柜的指尖抚过《兰亭集序》摹本,突然扯断装订的丝线,将字帖按进冒着气泡的松胶池。林九刚要阻止,却见浸透的字迹逐渐浮现出银色星图——二十八宿中的危宿正笼罩着兰渚山!

星图银线竟用陨铁粉绘制!《开元占经》载:"危宿主东南,其分野在会稽。"而兰渚山方位与星图标记相差三度——这正是建文帝为掩人耳目设的障眼法,真址藏在鉴湖底的禹王锁蛟井。

"永和九年暮春..."掌柜的用盲杖叩击西墙,砖缝里掉出半块歙砚。当玉璋缺口嵌入砚台龙纹的瞬间,整面墙轰然翻转,露出洪武年间的绍兴府舆图。图上的兰亭遗址标着七枚银钉,排列竟与字帖显影的星图完全重合。

歙砚龙纹实为《考工记》失传的"璇玑纹",需以洪武内廷玉璋启动。掌柜的突然吟诵《越绝书》:"禹穴者,大禹藏书处也..."暗指这方砚台正是打开大禹陵的密钥,而星槎核心正藏在陵寝深处的海眼之中。

三更梆子响过第七声时,林九举着火折子钻进地下甬道。石壁上的七星灯盏突然自燃,照亮尽头处青铜浇铸的曲水流觞台。当他将玉牌放入凹槽,水流托起的羽觞中赫然盛着枚羊脂玉玺,侧边阴刻"天命明德"四字——这正是建文帝失踪的皇帝信宝!

玺纽雕着应龙负图,与永乐帝的螭纽玉玺截然不同。《永乐大典》残页显示,建文帝改制玺印时特命工匠参照《山海经》神兽,而应龙正是司掌江海之神——暗合星槎跨海之能。玺底印文用反刻阳文,唯有蘸取人血朱砂方能显现真迹。

"诏书在流觞渠第七转处。"掌柜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突然变得阴冷刺骨,"可惜林公子看不到明天的日出了。"林九转身时,那柄研磨朱砂的墨刀已抵住咽喉。火光照亮掌柜的耳后——分明贴着张人皮面具。

面具边缘泛着尸蜡光泽——这是东厂秘传的"画皮术"!《永乐宝鉴》载其制法:"取未腐人皮浸药七日,覆以鱼胶重塑。"而面具内侧残留的刺青,正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獬豸标记。

地窖入口传来爆裂声,东厂番子的火把照亮甬道。假掌柜的墨刀刚要发力,林九突然翻出羽觞中的玉玺:"你可知建文帝在玉玺中嵌了火雷珠?"趁对方愣神瞬间,他猛踹曲水石渠,蓄满的火药顺着水流轰然炸响。

《火龙经》记载的火雷珠需用石脂水引燃,而曲水渠里流淌的竟是提纯后的猛火油!玉玺核心的磁石触发机关,星图银线中的陨铁粉遇火即爆——这正是父亲在《火攻挈要》批注的"阴阳相激"之法。

钱塘江的夜潮声似万千战鼓,林九趴在盐官镇海塘的鱼鳞石上。手中玉玺滚烫,方才的爆炸在左臂撕开三道血口。潮神庙飞檐下闪过白靴踪影,东厂番子竟来得比八月大潮还快。

鱼鳞石间的铁榫泛着青光——这是洪武朝"以铁固塘"的独门技艺!《海塘辑要》载:"洪武二十八年,征十万匠人铸铁链三百里,穿石为鳞。"而第三十七层条石内侧,赫然錾着"星槎龙骨"四字阴文。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