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我!大夏常务副皇帝

第五章:五龙同朝的故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喝饮匈奴血……”

片刻时间,周衍声情并茂的朗诵完这一首传世巨作。

玉真公主和十多个瓦剌使臣听后,齐刷刷惊得目瞪口呆,心底无法抑制的酝酿着怒火。

全场一片死寂。

起初听到《满江红》的前几句,玉真公主还觉得周衍的才学出人意料的好。

然而听到最后,她却感受到满满地敌意。

诗中提到的胡虏和匈奴,不就是他们这些人么。

看到他们既惊讶,又悲愤的表情,周衍却不以为然,微笑道:“我有感而发,献丑了。”

玉真公主咬着银牙道:“三公子,我不否认你的才学,但你作这首诗羞辱我们,未免太过分了!”

可她又何尝不明白,要不是自己存心刁难周衍,又怎会自取其辱。

“砰!”

那个老大臣气得拍案而起,怒指周衍,呵斥道:“你欺人太甚!”

“你这是要宣战啊!”

“你卖弄文采,羞辱我等,真以为我们瓦剌怕了你们大夏?”

“……”

其他使臣也纷纷站出来,七嘴八舌的声讨周衍。

周衍昂首挺胸,平静道:“我大夏乃是天朝上邦,从不向外族低头,我不过是以诗明志,抒发情怀而已,各位何必小题大做呢。”

老大臣愤怒道:“哼,我早就知道你们没安好心。”

“安静!”

玉真公主喊了声,对周衍说道:“但愿你真如诗中所说的那样有志气,别等到两国开战,你当了缩头乌龟。”

丢下这句话,她头也不回的离去。

折腾半天,酒菜没尝几口,反倒吃了一肚子气。

这场晚宴就此不欢而散。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周衍只觉暗自好笑,“哼哼,小小胡人还敢在我面前放肆,这下知道厉害了吧,笑死。”

祠堂。

周隶带着老大老二,及其胡道延,正在祭拜太祖皇帝。

他从下人口中得知,周衍跟瓦剌使团的第一次会面,以一种尴尬透顶的方式结束时。

心里本就憋着的怒火,顿时爆发出来。

他立马让人把周衍叫来。

“跪下!”

周衍刚一进门,就听周隶呵斥一声。

老大老二畏畏缩缩的看着周衍,一副“你摊上大事儿”的无奈表情。

“你可知皇帝已经决定要对我们赶尽杀绝?你可知我们已经被孤立?你可知我们已经被逼入绝境?你可知我压力有多大?”周隶面向太祖皇帝牌位,连续发问。

周衍异常冷静,跪在周隶身旁,说道:“我都知道,咱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周隶愠怒,“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作诗羞辱瓦剌使团?这不明摆着给我添堵啊!”

闻言,周衍只是微笑,话锋一转,道:“要不我给你讲个五龙同朝的故事吧。”

“什么五龙同朝?”周隶不解。

但大概明白这个词的含义。

“五龙同朝是指某个朝代一连五任皇帝,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明成祖朱棣,他是四皇子,当皇帝之前,也是镇守北平的燕王。”周衍解释道。

在他看来,周隶的遭遇,等于是拿到了大明朝燕王朱棣的人生剧本。

只是两人的出身截然不同,却都面临着被削职夺权,四面楚歌的险境。

究竟该如何破局,就看个人选择了。

“大明皇帝还年轻,不懂为君之道,又赶上奸臣祸乱朝纲,导致削藩引发动乱,燕王朱棣被逼无奈,才奋起反击的……”

周衍娓娓道来,将燕王朱棣的事迹,告知周隶。

从大明朝开国,再到五龙同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瞻基,由此不难发现,其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燕王朱棣。

那么从周隶的身上,明显能看出朱棣的影子。

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奉天靖难,重整大夏的勇气和决心。

“我跟你讲这些,其实就是想让你找准自己的目标和立场,你想当朱棣,还是当阶下囚,不过在一念之间。”周衍补了一句。

周隶听得入神,回应道:“可……我是异姓王,就算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也不会让天下人信服的。”

周衍淡定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李氏皇族也不过是管理者罢了,只要能治国兴邦,谁当皇帝都一样。”

一席话,引人深思。

胡道延静静地望着周衍,似乎从他身上看出一股王者之气。

“老三,你编故事的能耐真是一流,要不是掺和了咱家的遭遇,我都信了。”老二周坤没正形的笑道。

周衍毫不留情的回怼道:“你懂个屁!再说了,我们姓周的是大姓,往上数几代,也是响当当的王族出身。”

一听这话,周隶像是打通任督二脉般,激动地起身道:“对!我们乃是血脉纯正的周氏皇族后裔,我们不是要举兵谋反,而是重振周氏皇族威名!”

“然也!咱也不用改朝换代,直接沿袭华夏正统就行了,皇帝他们当得,咱们自然也行。”周衍感叹道。

“这他娘也行?”周坤一脸懵圈。

周衍则是满脸欣慰。

有个听劝的好老子,足以顶的上千军万马。

古有“刘必烈”,今有大周皇裔,一切都貌似顺理成章,挑不出什么毛病。

“太祖皇帝在上,臣誓要重现五龙同朝的辉煌。”

周隶对着牌位敬了一礼,转脸说道:“老胡,你随我来,我们商量商量怎么造……呸!怎么光复华夏正统。”

“呃……好吧。”

胡道延苦笑着答应。

临走前,他还不忘深深地看了眼周衍。

突然发现自己这个燕王麾下的头号智囊,似乎被“脑洞大开”的三公子遮住了锋芒。

同样是玩脑子,但周衍的格局更大,考虑的更加长远。

次日一早。

驿馆那边传来消息。

“啊?瓦剌使团不辞而别,前往金陵了?”

周隶获知消息,隐隐有些不安,吩咐道:“让胡先生来见我,等等,把衍儿也一并叫来。”

这一不大不小的变故,打乱了周隶的部署。

等到瓦剌使团抵达金陵后,女帝必然会督促周衍前去商议和亲事宜。

关键这一去,极有可能有去无回。

内堂。

“我们一是缺少粮草兵马,二是缺时间。这样吧,我一个人去金陵,跟皇帝周旋,顺便给你们当内应。”

周衍雷厉风行的说出对策。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