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终唐:家叔王世充

第9章 将来之事

傍晚时分,西边天际残阳如血,沐浴着整个洛阳城,空中飞鸟迭起,此起彼落。心情郁闷的王仁则从外面回府。转了半天,洛阳城破破烂烂,乞丐饥民比百姓多,权贵与百姓又是天壤之别。

反正,王仁则没有看出百废俱兴的新气象。

也不知道,中原治下各郡县,又是怎样的一番情形?

后院中,一处假山园林中,十三妹王静与幼妹王蕊,还有几个婢女,正在捉迷藏玩耍,欢声笑语不时传来。

而在另外一处斜阳映照的屋檐下,九妹王平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向几个坐在胡凳上的婢女授业解惑。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王平教的细心,全神贯注,连王仁则不远处观望都没有注意到。

王仁则停下脚步,听了片刻,诧异道:“九妹还懂这些?”

妹妹这四书五经之乎者也的,可比自己渊博多了。

自己比时人强的,也就是些先知先觉的古诗词而已。

这又能起个屁用?

王万年回道:“九小姐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过目不忘。她平日里无事,将府上许多奴婢聚集一起,教下人们识字,仆和王德就是跟着九小姐,才认得许多字的!”

过目不忘,好为人师?

王仁则微微一笑,正在此时,王平发现了王仁则二人,喜滋滋跑了过来,亲热地挽住王仁则的胳膊。

“阿兄,你回来了。”

她转过头来,看着身后的王万年,秀眉一皱:“王万年,我阿兄身子还没有好利索,你就带他去胡姬酒肆那种烟花之地。你个狗奴,好大的狗胆!”

王万年肥脸通红,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王仁则插话进来:“九妹,就是去吃吃喝喝,你看我这一身脏兮兮的,像是寻花问柳吗?”

王平脸色好看了些,嘴里不忘嘟囔一句。

“洛阳城有什么好看的,又不是没看过。”

兄长天黑前就回来,大概是没有去寻花问柳了。

王平身后的奴婢抢着道:“七郎君,世子送来了百年老参,九小姐特地熬了汤给你,没想到你却出去了。”

王万年赔笑道:“世子对郎君,可真是兄弟情深!”

王仁则心头一热。

妹妹的关心,实在是让他感动,让他不安。

世子王玄应,就是叔父王世充的长子,想不到对他也是如此上心。

“九妹,劳烦你了。”

王仁则有些不好意思:“九妹,教下人识文断字,功德无量啊!”

妹妹太过亲热,王仁则尴尬,想抽回手臂,却只能任由她挽着。

“识些字,总比睁眼瞎强。”

王平道:“天下读书做官的都是世家望族,好处都让他们占尽了。寒门庶民子弟,识几个字也不行吗?”

王仁则看着妹妹还带着些许稚气的脸庞,一时愕然。

妹妹追求平等,不会也是穿越的吧?

“阿兄,你别这么看我。”

王平有些不好意思:“我王氏一路走来,腥风血雨,可是没少被世家望族刁难。山东四姓、京兆韦氏、江南士族,个个都是头高于顶。就比如说那个郑好,才貌都是一般,在洛阳城招摇过市。她要不是荥阳郑氏子弟,她凭什么得意?凭什么瞧不上阿兄?”

王平娇嫩的脸蛋上神色愤然,王仁则哈哈笑了起来。

“阿兄,你还笑我!”

王平摇着王仁则的手臂,先是娇嗔一句,接着兴致勃勃道:“阿兄,胡姬酒肆的诗词,真是你作的?”

王仁则一怔。

上午发生的事情,傍晚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

“有两家店肆给府上送来了名纸,想让阿兄你去题字。胡姬酒肆因为你的题词,声名大噪,已经是人满为患了。”

王平兴致勃勃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英雄豪气,跃然纸上。假如卫青霍去病尚在,绝不会让胡马越过阴山。阿兄,你对突厥如此痛恨,却是为何?”

王平说完,盯着王仁则,似乎在等他的回复。

王仁则暗暗叫苦,他只是信手而写,却让妹妹浮想联翩。

事到如今,也只能自圆其说了。

“九妹,你读中华典籍,应知华夷之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阿兄学的是忠孝仁义,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天下大乱,突厥祸乱中原,阿兄担忧的极是!”

王平点头道:“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就是不知道,将来谁能一统天下,抵御突厥?”

王平忧国忧民,一脸严肃,与她清秀稚气的脸蛋极不和谐。

王仁则觉得好笑,却也暗暗吃惊,妹妹快人快语,学识不凡,巾帼不让须眉。

不知不觉,王仁则感慨一句:“我的傻妹妹,你是生不逢时啊!”

谁能一统天下?

按照历史的记载,可不就是李唐吗!

“我才不怕!”

王平笑道:“有阿兄保护,我什么都不怕!”

王仁则点点头笑着,心里却是沉甸甸:“那是!阿兄定会保护你!”

妹妹的信任与崇拜,让他雄心顿起,同时也压力山大。

要保护这个聪明的妹妹,要保护王氏一族,就得击败关陇集团,甚至是突厥铁骑。

关陇集团、李唐父子、玄甲骑兵……

他有这个本事吗?

王仁则想了想,迟疑道:“九妹,我想让朝廷出面,赈济一下城中饥民。你觉得怎样?”

王平回道:“阿兄,应该没有大碍。朝廷已经在赈济饥民,无非是多些粮食而已。”

王仁则微微放心:“府上其他人呢?”

“阿娘去了白马寺礼佛,刚刚回府。阿耶醉酒在歇息,除了那位嚣张跋扈的王十郎,其他人都在府上。”

提到王十郎,王平的神色明显有些不屑。

“阿耶应酬很多吗?”

听这语气,妹妹对王十郎王道询,似乎很看不上眼。

“阿耶是百官之首,近来应酬是有些多。”

王平想起了什么事:“阿兄,阿耶回府时交代了,让你好好休养几日,不用急于上任。”

王仁则点点头,他现在确实没有去军中的念头。

“阿娘那里,我要不要现在过去?”

“阿娘正在给你缝制新衣。阿兄先回房更衣,稍后再过来。”

王平指着王仁则满腿脚的泥垢说道。

王仁则头疼。

又欠了王家人的情义!

“阿兄,什么时候你有了新作,先让我瞧瞧。”

王平不忘叮嘱:“稍后我让下人把饭菜与参汤送过来,要记得喝啊!”

“好吧。”

王仁则摆摆手,和妹妹分开,向自己房间方向走去。

他看了一眼还在玩耍的两个妹妹,妹妹王静正在红着小脸蛋向他挥手告辞。

王仁则挥手,希望妹妹们能永远快乐下去。

转过头来,王仁则下意识问道:“王万年,我麾下有多少兵马?”

“郎君原来驻守慈涧,有六千部下,战兵三千余,三百精骑。”

“三千余战兵,三百骑兵……”

王仁则一阵头疼。

留在军中,一旦李唐大军入侵,三千部下又能做些什么?

回到房中,刚刚更衣完毕,阿娘便带人进来。

“见过阿娘!”

“你这孩子,怎么跟阿娘客气起来了?”

王柳氏摆摆手,婢女把饭菜端了进来。

“你自己用饭吧,记得把参汤喝了,九妹熬了两个多时辰。”

看儿子身子无恙,王柳氏脸上泛起满满的慈爱。

王仁则拘谨道:“阿娘,费心了!”

看王仁则拿起筷子,犹犹豫豫,王柳氏诧异地看了一眼儿子,把手上的包袱放下。

“七郎,这里面是新缝的衣物,天冷了,记得换。”

王柳氏离开,王仁则五味陈杂,心事重重在桌边坐下来,端起饭碗,似乎重若千金。

用完饭,喝过参汤,王仁则待在房中,看着窗外深邃的夜空出神。

新衣厚实温暖,口中汤温犹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一汤之恩,千金何以为报?

王家人的情义,他如何报答?

即便是有机会,他能独自逃生吗?

现在的情形,已经十分清楚,天下之大,他却无容身之地,他无从选择,退无可退。未来他要想活下去,除了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别无他法。

而这意味着,他要与中原最强大的势力李唐玩命,有进无退,并想方设法逃出生天。

后世他是个军人,虽然继承了本尊自身的武力,但要与这个时代的最强者对垒,他还是有些心虚。

他能凭借的,只能是千年的先知先觉了。

来到书房的榻旁坐下,整理着脑海中的记忆,与自己看过的书籍,甚至是影视剧的片段,王仁则在纸上一条条写了下来:

洛阳之战、虎牢关之战、江陵之战……

火药、火器、冶铁、网络上的练兵之法……

尽可能地与李唐抢人,壮大自己,削弱李唐……

这要是有支后世的圆珠笔或铅笔就好了。

王仁则胡思乱想,辗转反侧,深夜才沉沉睡去。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