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终唐:家叔王世充

第27章 现实的无奈

洛阳城西,新安,慈涧,隋军要塞。

新安地处洛阳以西,秦岭山脉东北,西北部群山绵亘,其余都是丘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是洛阳抵挡西部来犯的要塞,也是王仁则的所部驻地。

群山万壑,松涛阵阵,四野旷然,断壁残垣,黄土裸露,荒草在刺骨的寒风中摇摆,天地苦寒。

站在雄关要塞上的王仁则,不觉得寂寞了许多,甚至生出想要逃走的冲动。

这地方旅游放松可以,但要是长时间待在这里喝风吃土,反正他是受不了。

可敬的,永远是默默守卫的军人。

盛世的牛马,乱世的炮灰。

尽管,他们很可能没有选择。

“玄成兄,这周围的百姓,都到哪里去了?”

王仁则忍不住问道。

一个政权要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就是人口。

要是不能募兵,但凭这几千将士,又能守几天?

历史上,李唐大军东进,可是一路平推,王世充不得不选择了退回洛阳城固守。

“七郎,这里是边塞,又是群山环绕,百姓自然少。瓦岗军围了洛阳城一年多,双方你来我往,更没有多少人了。”

魏征轻声说道。

王仁则默然。

人烟稀少,如果镇守此地,掣肘太多,似乎难以翻盘。

“七郎,你不愿重回军中,不会嫌弃兵马过少吧?”

魏征明白了几分。

“玄成兄,要有所作为,必须跳出洛阳城。”

按照他对历史的记忆,河东刘武周之战后,李唐才会东征中原。如今李唐还在陇右大战,想来东侵中原,还有两年左右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人都能造出来,更不用说做很多事情了。

一旦李唐大军东进,洛阳立刻就是孤城。

要救洛阳,自己当然不能身在其中,这里方方面面的掣肘太多。

魏征道:“七郎想有作为,愚兄必追随七郎。”

“玄成兄,多谢你不离不弃。”

王仁则思虑着说道:“玄成兄,如果朝廷非要我镇守边塞,我会推荐你到太尉府发挥才能,绝不会让你无用武之地。”

魏征投了洛阳,至今为止的身份,不过是一王仁则幕僚、无实权的秘书丞而已。

魏征也没有府邸,还住在客栈之中。

与秦琼单雄信等瓦岗降将比起来,魏征的待遇,实在不高。

“七郎,将来如何,边走边看吧。”

魏征不置可否地一句。

两个将领顺着城墙过来,打断了王魏二人的谈话。

“杨公卿见过将军!”

武将四旬左右,络腮胡子,威武强壮,看起来有些憨厚。

另外一人年轻白皙,身材似乎有些瘦弱,满脸的笑容,却是王仁则的死党张志。

“杨公卿?”

王仁则不由得一惊。

“你就是当年抢了隋炀帝杨广几十匹战马的邯郸杨公卿?”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从辽东怀远镇班师回朝。时为邯郸义军首领的杨公卿率领部众八千人,抢劫隋炀帝车驾后面的第八队,抢走飞黄上厩的骏马四十二匹而去。

这事历史上有记载,王仁则也是粗略得知。

“王将军,当年在下年轻气盛,胆子大,什么都敢做。不比从前了。”

杨公卿尴尬一笑。

“杨兄,这是好事,英雄壮举。谁还没做些疯狂的事情,够你和子孙后代吹一辈子了!”

王仁则笑了起来。

一句“杨兄”,让杨公卿不自觉面露喜色。

他是农家子弟,和窦建德一样,不同于士族,只有名没有字,王仁则直呼其名,并不是不敬。

感觉得出来,王仁则不是假惺惺礼贤下士,而是真诚坦荡。

“张二,躲的怎样?有没有想我啊?”

王仁则哈哈一笑,拍了拍张志并不结实的肩膀。

张志微微有些尴尬。

“终于清净了。”

他和王仁则、魏隐三人,十四五岁一起就在军中打拼,五六年的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交情不是一般的深。

“张二,马上就是元日,叫上魏二,咱们好好喝一顿!”

魏二就是魏隐。

这二个损友,在他“昏迷”时,曾打算给他弄个女人,破坏他的贞操。

这样的智商,带兵打仗的本事,恐怕也不怎么样吧?

张志眉开眼笑,像个羞怯的小姑娘一样。

“好好好!他知道你好了,定是要多喝!”

“放心吧,到时酒菜管饱,吃不了兜着走!”

王仁则哈哈笑道,满面红光。

没有朋友,没有不靠谱的死党,人生岂不是太过寂寞?

“玄成兄,久违了!”

“杨将军,好久不见!”

杨公卿与魏征互相见礼。

二人曾同在瓦岗军中效力,算是旧识。

“杨将军,慈涧及周围烽燧戍堡上的守军将士,共有多少人?”

寒暄完毕,王仁则回到了军务上。

“七郎,加上西边义马、渑池等地,慈涧共有六千士卒。”

张志开口回道。

王仁则这一受伤,好多事情都忘了。

好在,他还记得自己。

“将军御兵有方,麾下都是锐士,在下佩服!”

杨公卿恭维道。

“六千士卒!寒冬腊月的,兄弟们辛苦啊!”

王仁则由衷一句。

“张将军,慈涧战兵有多少?”

魏征忽然插了一句。

“玄成兄,军中辎重散兵约有一千多人,战兵近五千。”

王仁则敬重魏征,张志也是恭恭敬敬,以兄相称。

要不是得了瓦岗军降兵补充,估计战兵只有三千不到。

“将军,要训阅一下将士们吗?”

杨公卿问道。

太尉与世子交待过,人马要听从王仁则的调度。王氏家族内事,他自然不会从中作梗,而是要积极配合。

“杨兄,擂鼓吧。”

王仁则点点头道。

世子就是王玄应,王世充的长子,他的堂兄。

慈涧是边塞重镇,厮杀要地,直面唐军进攻,不能一日无主。

这也许就是杨公卿代替他的原因。

鼓声密集,号声苍茫,似乎响彻了群山峻岭,很快要塞中的两三千将士在教场上集结,有条不紊,有些精锐的模样。

王仁则站在高台上,打量着眼前的士卒。

年龄从十八九岁到五十多岁,有瘦有胖,有高有矮,但总体还将就。

兵器以长枪居多,配有横刀一把。另有一些弓弩手,配有枪棒,比例大概占了三成。

再看他们身上的铠甲,以铁甲和皮甲居多,但这比例,似乎不超过……四成。

而铁甲的比例,应该不到两成。

也就是说,有六成左右的士卒,没有披甲。

没有披甲作战,死亡的比例可是要大大增加,甚至超过一倍以上。

“杨将军,军中有多少骑兵?”

王仁则心情压抑,轻声问了起来。

“回将军,大概有三百精骑,可供你驱驰!”

杨公卿道。

“三百骑!”

王仁则轻轻摇了摇头,目光从骑兵和战马的身上收回来。

帝国如风,往事不堪回首。

隋炀帝杨广远征高句丽时,左右共 24军,每军 4000铁骑,麾下共近十万具装铁骑,可惜大都灰飞烟灭。

在王世充麾下各军中,他的部下已经是精锐。他能有三百骑兵,其它各军,恐怕还没有这么多。

骑兵在于大军团作战,才能摧枯拉朽,决定战局。不过王世充骑兵少,肯定也没想过这种作战方式。

“骑兵都披甲吗?”

王仁则问完,觉得自己说了句废话。

即便是三百骑都是人马俱铁的铁浮屠,能应付得了数千甚至上万具装骑兵的冲击吗?

“百骑铁甲,两百骑皮甲!”

杨公卿照实回答。

皮甲轻便结实,利于骑兵冲击,并不比铁甲差。

“兄弟们,辛苦了!”

王仁则转向高台下的士卒们,飙出一句废话。

“谢将军!”

将士们异口同声喊道,精气神倒是不错。

王仁则看在眼里,心头苦涩。

良莠不齐,得整编多久?能弄来甲胄吗?能有战马和骑兵吗?

李唐会给他时间吗?

六千士卒,有战力的恐怕一半不到。

三千人,怎么和李唐倾国之力玩?

关键是,要是和历史上的一样,到时候李唐铁骑突进,十万大军纵横分割包围,粮道断绝,洛阳拿什么坚持到底?

李唐可是有整个稳定的关中作为支撑,洛阳有什么?

“操练吧!”

王仁则轻声说道。

他倒是想看看,边军的演练如何?

“吹角!”

杨公卿立刻下了军令。

号角声响起,所有士卒集结整队,前排士卒持刀盾,持枪矛者随后,弓手居于最后。

这是战时的阵型,和平时的阅兵操练大不相同。

旗帜挥舞,士卒跟随旗帜的方向前进,阵型倒是齐整。

旗帜忽然高高竖起,所有士卒立即停止前进,停止不动。

忽然黄旗向前、鼓声响起,士卒一起大呼,嘴里喊着“杀”声,结阵向前。

“七郎,将士训练有素,不输瓦岗军。五六千将士,倒是可以好好操练,做一些事情。”

和王仁则不同,魏征看着将士操练,有些心动。

六千士卒,将士还算精锐,可以有一番作为。

“玄成兄,你错了!你可知两国交战,打的是什么吗?”

王仁则摇摇头道。

“难道不是天时地利人和,兵精将广吗?”

魏征诧异。

“天时地利人和,兵精将广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战争打的是国力,是后勤补给,是粮草辎重。难道你天时地利人和,兵精将广,对方就一无是处吗?”

“这就是七郎不愿驻守此地的缘故了?”

魏征豁然开朗,眼前一亮。

战争打的是后勤补给!

这一句话,可谓至理名言!

“这里既不能征兵,也没有办法兴业,还要受洛阳城的掣肘,要改变眼前的困局……”

一旦李唐大军东侵,洛阳城周围兵马都会退入洛阳城中驻守,中原州县纷纷投降沦陷,待在此处,就要退入洛阳城,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难道说,他比身经百战的王世充还能打吗?

“七郎,如此一来,你可就要从头开始了!”

王仁则欲言又止,魏征心知肚明,佩服王仁则的决绝和眼光。

五六千战兵,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舍弃的。

“从头开始还有希望。要是守在这里,就什么也做不了!我一定要跳出去!一定要做些事情!”

王仁则初心不改。

外面,可是有无限的可能!

他不仅仅是要自保,也要去救家人族人。

而要这样,就必须外放为官!

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魏征决然道:“七郎放心就是,愚兄必对七郎不离不弃!”

“多谢兄长情义!”

王仁则肃然道,想起一事,向魏征进一步确认。

“玄成兄,李密投了李唐,被封为什么公?”

“魏国公投了李渊,被封为邢国公!”

魏征懵懵懂懂问道:“七郎,你问这做甚?”

“玄成兄,天机不可泄露。到时我自会相告。”

王仁则神神秘秘地一笑,对着教场上的将士,大声喊了起来。

“兄弟们,你们谁知道,哪有叫邢公山或邢公岭的地方吗?”

“回将军,没有听说过邢公山或邢公岭。不过,小人的家乡在南面的宜阳,那里的熊耳山有邢公岘,长约十几里,向西就是唐军的驻地!”

有士卒大声回道。

邢公岘!

邢国公!

王仁则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历史上,邢国公李密就是被唐军杀死在了邢公岘,电视剧都不知演了多少回。

至于邢公岘有没有断密涧,就不得而知了。

“将军,宜阳是郭士衡驻守,他与末将是旧识。将军要去的话,末将可以陪将军一同前往!”

杨公卿道。

“好!杨将军,集结骑兵,叫上刚才那个士卒,马上去宜阳!”

王仁则瞬间做了决定。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七,距离除夕只有两日。

也许,因缘际会,自己能救李密一命……

至于怎样安置李密这个枭雄,就让叔父王太尉去头疼吧。

“七郎,你不会此刻就要动身吧?”

张志诧异道。

“张二,我有要事要做。咱们元日再会,不醉不归!”

王仁则毫不拖泥带水。

影视剧上描述的清清楚楚,邢国公李密叛逃,大年三十死在了邢公岭,简直不要太惨。

希望那些编剧,还有些职业操守,千万不要糊弄人。要不然,可就真要白跑一趟了。

“七郎,杨公卿是太尉所派,他随你前去,你要当心才是。”

张志在王仁则耳边,轻声一句。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