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全家反对科举,结果我连中六元

第5章:造纸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擦屁股

三天后,秋收正式结束。

李青云也在衙门办理好了相关的手续。

南燕朝是“重税轻商”,这个轻商不是说打压商户,或者不让老百姓做买卖。

轻商的本质是,老百姓可以随意做买卖,但需要承担比种地更多的税费。

这个政策给商户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可也有一点好处。

那就是只要钱到位,去衙门办理手续,基本上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像是李青云要开采竹林,如果按照“南燕疏律”中的条文,衙门的工户是需要派遣两个小吏,跟随李青云到达开采位置,统计他每天砍伐竹子的数量的。

但在李青云缴纳了更多的“行脚费”后,小吏们也就省去了这一趟的脚程。

至于李青云会不会严格按照情状上写的那样,每天只砍20棵竹子,小吏们也不会管。

只是在李青云拿着相关手续要走的时候,一个小吏叮嘱了他一句。

“民不举官不究,民若举官必究。”

“竹林你可以砍,但不要做的太过分,要是个把月就把竹林给砍光了,回头村里那些人跑到衙门来告状,后果是什么,你心里得有点数。”

李青云又给这位小吏塞了二十文,道:“多谢差爷提醒,草民记下了。”

小吏拿着钱乐呵呵的离去。

李青云又在县城购买了大量的石灰、茶籽粕、竹帘等造纸工具,最后雇了一辆牛车,把这些家伙事运回乡下。

第四天,造纸正式开始。

正统的竹纸制造方法,光是第一步“斩竹漂塘”,就需要百日。

这样造出来的纸,质量是很高的,卖价也高。

但李青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不想造太过高档的纸。

造出来的纸只要能写能画就行,如果实在不能用在书写上,用来擦屁股也可以。

而且说实话,李青云之所以会第一个想到造纸,跟清洁后庭关系很大。

他实在是用不惯“厕筹”。

屙硬屎还勉强能用,碰见肚子不舒服,那真的就是一擦一个不吱声。

李青云花了十文钱,请来了村里的一个篾匠,让他把二姐夫陈大牛砍回来的竹子,全都劈成筷子粗细的竹条。

在一个大号的陶瓮之中,倒入提前配置好的药液,将竹条全部浸泡在内。

药液是由石灰水、草木灰,茶籽粕以及糯米浆混合而成的。

其中石灰水跟草木灰的作用是用来分解竹子中的纤维,茶籽粕的作用是去污,糯米浆是用来提升粘度,否则做出来的纸会非常的脆。

接下来的两日,就是不断的循环加热,使竹子中的纤维尽可能的分离出来。

到了第三日,把陶瓮中的“竹浆”倒出,混入细沙砾后反复捶打。

在传统造纸中,这一步叫做“春臼”。

原本是用石碾,但过程耗时耗力,不符合李青云快速造纸的理念。

混入细沙砾增强摩擦,便可以模拟“石碾”的效果,缺点是容易带来砂砾的残留。

所以这个步骤还需要用清水反复的漂洗,尽可能的处理多余的砂砾。

到了这一步,造纸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

接下来就是“荡料入帘”、“覆帘压纸”以及最后的烘干。

这三个步骤基本上没啥难度,所以陈大牛直接把俩闺女喊来做这一步。

李青云也不含糊,给俩侄女开出了一天十文钱的工钱。

本来俩姑娘还对李青云有些怨恨、惧怕。

不过看在钱的份上,这些负面情绪都是可以克服的。

如此又过了两天,第一批纸成功出炉。

李青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揣着几张纸跑去茅厕。

出来后,神情无比轻松。

擦屁股就应该用纸才对嘛!

如果这批纸,那些寒门书生看不起,还可以直接当做厕纸卖出去,价格虽然低了些,但销路肯定是不用愁的。

李青云返回后,道:“二姐夫,把这些都装起来。”

陈大牛有些惊讶,道:“今天就卖啊?”

李青云道:“赶早不赶晚嘛。”

“而且我也得根据具体的销售情况,制定接下来的造纸数量。”

陈大牛犹豫了一会,道:“要不要我陪你?”

李青云道:“好啊,这里差不多有四十刀纸,我一个人扛着也累得很,二姐夫愿意帮忙,我肯定是不会拒绝的嘛。”

说完又看向李月月李星星俩姐妹,道:“月月,星星,你们要不要去镇上玩啊?”

俩女娃连连摇头,眼神中甚至还有丝丝的畏惧。

她俩长这么大,别说去镇上了,就是村子都没有出过。

外面的世界对她们来说,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陈大牛摸了摸俩闺女的脸蛋,柔声道:“在家里乖乖的,爹爹给你们买糖人吃。”

“月月,照看好妹妹。”

李月月拉着陈大牛的衣袖,道:“爹爹,糖人好贵的,我不要。”

“你的鞋子都破了,你给自己买双鞋吧。”

李星星其实有点馋糖人,但听到姐姐这么说,她也立刻摇头,表示自己不吃。

陈大牛眼眶有些泛酸,声音有些哽咽,道:“傻闺女,爹爹现在能挣钱,一个糖人还是买得起的。”

李星星道:“爹爹,你要早些回来哦。”

“听姐姐话,不要去有水的地方,河边、井口什么的都别去。”

陈大牛仔细叮嘱了一番后,主动挑起了扁担,跟着李青云往镇上走去。

小镇离村子并不远,一刻钟的功夫,二人就到了。

在镇上卖东西,交的钱比县城要少很多,像是十文钱的“入门费”,镇上就不收。

但场税是必须交的,根据卖的东西种类,缴费的数量也有所不同。

李青云卖纸,属于“文化产品”,场税就是最高那一档,三十文。

并且李青云都不用去找人缴税,进入镇子后没多久,就有人上来收钱了。

交了钱,拿了个小木牌后,李青云才能在镇上卖东西。

来到规定的售卖区域,找了个不错的位置,正式开卖。

没过多久,就有一个书生打扮的少年上来问询。

“你这纸怎么卖的?”

李青云笑着说道:“一刀两百文,童叟无欺。”

听到这个价格,书生愣住了。

因为书斋里面卖的纸,最便宜的一刀都得三百五十文。

如果眼前这批纸,只是便宜个二三十文,书生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来。

可它直接便宜了一百五十文,反倒是让书生不太敢下手了。

李青云见状,解释道:“公子,我实话实说,这些纸之所以便宜,是因为质量不咋地,你摸摸看就知道我没有撒谎。”

书生摸了一下,果然手感很粗粝。

李青云继续说道:“但质量不好,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用起来不心疼。”

“我看到公子第一眼就知道,你一定是个非常刻苦的人,用纸量会非常的大。”

“书斋中三百五十文一刀的纸,用起来经济压力也会很大。”

“而我这个纸,公子可以随便造。”

“同时公子是我今天的第一个客人,你要真买,我给你一个优惠。”

“买四送一,如何?”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