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全家反对科举,结果我连中六元

第13章:入学先练字

虽然预料到会被夫子嫌弃,但李青云决然想不到,夫子竟然直接就让自己滚蛋。

好歹看一眼自己的答题内容啊。

“夫子,学生的字确实不好,但学生自认为,卷子上的题目,学生答得……”

话音未落,惨被夫子打断。

“字见其人,字迹都如此稀烂,你怎么有脸说自己答题答得好?”

“马上出去!”

李青云苦笑一声,也没有继续纠缠,拱手一礼后,转身离去。

李青云离开后,夫子又冲着书童斥道:“这种人,你怎么放进来的?”

“收了人家多少银子?”

书童颤巍巍的抬起手,里面是二钱碎银子,道:“公子,小的知错。”

夫子又好气又无奈,道:“罢了罢了,下不为例。”

书童擦了擦汗,道:“多谢公子。”

“去告诉今天入门的人,书院的相关规矩。”夫子道:“让他们明天带着学费来。”

“碰见对学费金额有意见的……”

书童抢着回答:“扫地出门。”

“孺子可教。”夫子满意点头:“去吧。”

书童离开后,夫子也起身准备回屋看书,眼角的余光撇到了李青云的考卷。

几息的沉默后,夫子鬼使神差的将卷子拿起来,道:“我倒要看看,你答得有多好。”

与此同时,来到大街上的李青云,正蹲在路边思考接下来的对策。

县城的书院都不收自己,想要科举就自能靠自学了。

但自学科举的难度,比西天取经还要夸张。

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就是因为寒门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太过狭窄。

县试与府试,考的大多数是书本上的内容,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勉强过关。

但从院试开始,考试的内容就不再局限与书本,而是开始与朝政深度绑定。

眼下朝堂上那一派的声音比较大、对外的主张是什么,对内部的政策又是什么,这些内容从院试开始,都会出现在考卷上。

寒门学生靠自学,也就能背下书本上的东西,这些时政上的东西,就只能从书院获取。

或者去逛青楼,认识其他出生名门的读书人,跟他们搞好关系后,间接的获取关于时政的消息。

可是逛青楼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那就是费钱。

尤其是那些名门望族出生的学子,他们逛的青楼,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科举路,黄金路,这话丝毫不夸张。

更重要的是,就算是通过自学,具备了考秀才的能力,也很难参加科举考试。

南燕朝统一南方后,为了快速的笼络人才,朝廷彻底开放了科举。

“凡应试者,无论家庭贫富、郡望高低、年龄大小,皆可投牒自进。”

只要想走科举这条路,不管你是什么出生,有没有钱,只要向衙门投牒,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到了乡试这一步,朝廷还会给予考生各种优待,包括路费、住宿费等在内。

这些政策就导致南燕朝前两任皇帝的任期内,赶考的学生数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

考上的学生需要安置,朝廷就设置了各种虚职来安顿这些考生,直接导致了官员系统臃肿,国库开支加剧。

第三任皇帝登基后,意识到这个问题再不解决,南燕朝就得被狂热的读书人给拖垮,于是科举改制来了。

从原来的人人都可以参与科举,改成了县试阶段必须得有廪生作保。

同时廪生从原来的三年一考,变成了一年一考,考试不通过,取消廪生资格。

从乡试开始,恢复“六艺”考核,考生从六艺中选择三项作为报考项目,通过两项,才可能最终被录取。

六艺指的是礼乐御射书,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这又是一个无比费钱的项目。

原本对寒门子弟敞开的科举大门,在经过一系列的改制后,就只剩下了一扇小门。

这些政策颁布后,民间将近四分之一的读书人失去了考学的机会。

天下读书人自然是强烈反对,好几个州府还发生了“学变”。

但皇帝改制的心思非常坚定,再加上当时内阁的几位重要大臣也全都支持皇帝,几年的混乱后,科举改制还是成功的推行了下去。

李青云长叹一声,感慨道:“为今之计,只能先回去苦练一年书法,等到明年再来山水书院碰碰运气了。”

拿定注意后,李青云正准备走,身后书院的大门,忽然开了。

书童匆忙的跑出来,左右看了看,发现李青云还蹲在门口,大喜过望,道:“你没走?太好了,快跟我来。”

李青云愣了一下,道:“啥意思?”

“公子要见你。”书童拽着李青云的衣袖往书院内走,道:“机会难得,你可要好生把握。”

李青云双眸一亮,跟着书童一路小跑到了之前考试的小屋门口。

“公子,人带来了。”书童略有些气喘的说道。

“让他进来,你在外面候着。”

“是。”

李青云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一口气后,迈过了门槛。

屋内,夫子眉头紧锁,正在看自己的卷子。

从夫子的表情就能看出,他看得很吃力。

也说明自己的字确实不堪入目。

夫子也没让李青云入座,指着考卷最后一道大题问道:“说说你的破题思路。”

李青云记得,最后一道大题是策论,题目为“君子不器”

“圣人轮全德之君子,非一材一艺之可名也。”

“夫器各适其用,而君子体无不具,故不滞于一方。”

夫子微微颔首:“听小于说,你在家中自学过?”

李青云点头。

“都看过什么书?”

“四书五经都有所涉猎。”

“既然看书,为何不练字?书上难道没有告诉你,字如其面吗?”

“学生定会勤加练习,争取早日写得一手好字。”

夫子淡然道:“我还以为你会狡辩,说什么家中贫寒,练字困难等。”

“品德,也是科举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你可以入学,但有一个条件。”

李青云压抑着心中的喜悦,问道:“还请夫子明示。”

“两个月内,练出一手能见人的字,做不到,人退学费不退。”夫子抬眸扫了李青云一眼:“同意的话,明日带着钱来吧。”

李青云躬身一揖,“多谢夫子,学生定会全力以赴!”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