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长安称帝
乾符五年,王仙芝在黄梅吃了大败仗,丢了性命,他手下那些残兵败将,纷纷跑去投奔黄巢。黄巢顺势接过起义大旗,把各路义军整合到一块儿,实力一下子就变强了。从那以后,黄巢的部队在中原大地上来回冲杀,时而跟朝廷谈判周旋,时而又发起猛攻,声势是越来越大。
这消息传到长安,可把唐僖宗李儇给吓坏了。这位年轻皇帝平时就知道玩乐,把朝政大权都交给了宦官田令孜,这会儿他没了主意,只能眼巴巴地望着田令孜,盼着他能想出个办法来。田令孜见皇帝这样,赶忙上前说道:
“陛下您别慌,有老奴在呢。实在不行,老奴就挑些禁军,去平定叛乱!”
可唐僖宗心里明白,这些禁军平日里养尊处优,就知道吃喝玩乐,哪有什么战斗力。他撇了撇嘴,心里暗自琢磨:“就那帮禁军,平时打个鸟还行,让他们去对付黄巢,那不是去白白送死嘛!”
田令孜虽说只是个宦官,可在宫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那也是老谋深算。他眼珠子滴溜一转,摸着自己光溜溜的下巴,又献上一计:
“陛下,要是长安真守不住,您不妨学学当年的玄宗皇帝,往西去蜀地躲躲风头。”
唐僖宗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他早就听说成都那地方繁华富庶,美女多得很,当下就拍手叫好:
“好啊好啊,那咱们啥时候动身呢?”
田令孜一看这情况,又想在皇帝面前出出风头,就主动请求去守潼关。唐僖宗这会儿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
然而,田令孜还没来得及为自己这“壮举”得意多久,广明元年十一月,前线就传来了紧急战报:黄巢的军队已经打到洛阳城下了!唐僖宗听到这个消息,吓得差点昏死过去。虽说潼关天险还在唐朝手里,可这时候的唐朝,早就摇摇欲坠,危在旦夕了,只能孤注一掷,做最后的挣扎。
唐僖宗赶忙下令,让左军马军将军张承范在京城挑选神策军,右军部军将军王师会负责筹备粮草,准备开赴前线。可这所谓的神策军,早就名不副实了。神策军里大多是京师里的富家子弟,平日里让他们骑着马射个鸟啥的,还算是拿手,可真要上战场打仗,他们哪有那个胆子。这些公子哥儿们听说要去打仗,吓得一个个抱头痛哭。不过,他们倒也想出了个“绝妙”的主意:花钱雇长安附近的穷人,让他们来替自己出征。
张承范临走前,满心忧虑地对唐僖宗说:“陛下,这帮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根本就不是黄巢的对手。就算加上齐克让那万把人,也远远比不上黄巢的军队。还请陛下赶紧征调各道兵马,到关中集合,作为后援啊!”可这时候的唐僖宗,早就色令智昏,满脑子想的都是成都的美女和安逸生活,根本没心思听张承范啰嗦。他敷衍地说道:
“行,你们先去潼关,大军随后就到。”
张承范听了这话,虽说心里还是不踏实,可也只能带着这些“替死鬼”往东进发了。
张承范带着人马到了潼关,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只见潼关一带冷冷清清,百姓们早就跑得没影了,就剩下些老弱病残。张承范没办法,只好让这些人帮忙修筑城防工事,和逃到这儿的齐克让一起,准备死守潼关。
十二月,黄巢军的前锋部队快马加鞭,杀到了潼关城下。齐克让的部队人数不多,他想趁着黄巢军还没站稳脚跟,出城捞点好处,就和起义军展开了激烈厮杀。这一仗,齐克让的士兵们难得地有了几分血性,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可就在这时候,远处突然战鼓喧天,尘土飞扬,黄巢的主力部队五六十万人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齐克让的部队一下子陷入了绝境,再加上士兵们已经好几天没吃饱饭了,对唐僖宗早就一肚子怨气。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
“咱们何必为昏君卖命呢?想活命的,赶紧逃吧!”
这一嗓子喊出来,唐军顿时军心大乱,开始四处逃窜,齐克让也只能灰溜溜地逃进潼关。
张承范在潼关苦苦等着援军,可一直等到黄巢军开始攻城,他连半个援军的影子都没见着。后来,他听说皇帝准备往西逃到四川去,心里气愤极了。他给唐僖宗上书,狠狠地斥责道:
“陛下之前答应给臣增兵,可到现在六天过去了,义军都打到城下了,士兵们连军饷都没有,这可太影响士气了!陛下千万不能去四川,长安可是国家的根本,一旦放弃,天下肯定会大乱。还请陛下赶紧支援潼关,只要潼关不失,长安就稳如泰山,大唐说不定还有复兴的机会!”
张承范对唐朝,那可真是忠心耿耿,他亲自登上城楼,鼓舞将士们坚守城池。他们和黄巢军激战了好几天,箭矢用完了,就用石头往下砸。可面对黄巢那五十多万人的大军,这点抵抗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终于,在黄巢军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下,潼关被攻破了。那些冒牌的神策军少爷们吓得屁滚尿流,四处逃窜。张承范带着残部往西逃跑,在魏桥碰到了前来支援潼关的凤翔军和博野军。可没想到,这些所谓的援军看到张承范的手下穿着光鲜亮丽,竟然心生嫉妒和怨恨。他们恶狠狠地说:
“我们为李家小儿卖命,穿得破破烂烂,饭都吃不饱,你们这些人一点功劳都没有,还敢这么享受!简直反了!”
说完,竟然向张承范的残部发起了攻击,随后还投降了黄巢军,心甘情愿地给他们带路。张承范好不容易才捡回一条命,跑回长安,向唐僖宗报告潼关失守的噩耗,还说各道军兵都已经纷纷倒戈,归顺了黄巢。只有变通才能得到实际利益,用实际行动以利益打倒利益。
田令孜知道长安肯定守不住了,他心里清楚自己平时坏事做尽,早就被天下人痛恨。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竟然把自己的心腹卢携拉出来当替罪羊。唐僖宗对田令孜言听计从,下令把卢携贬为太子宾客。卢携知道自己大难临头了,只好服毒自杀。
田令孜带着唐僖宗以及少数嫔妃、亲王,其中就有后来的唐昭宗李晔(唐僖宗弟),领着五百禁军,趁着夜色偷偷出了金光门,往成都方向逃去。长安城里顿时乱成一团,军民们纷纷涌进官库,大肆抢夺财物,发了一笔国难财。而黄巢的义军则一路畅通无阻,迅速向长安逼近。负责守卫关中的河中节度使李都和河东都虞候王重荣见大势已去,都投降了黄巢。黄巢让李都继续镇守河中,任命王重荣为副使。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黄巢骑着高头大马,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地率领着起义军进入长安。他的部下们个个披散着头发,穿着红衣,旗帜飘扬,把整个长安装扮得格外壮观。老百姓们都围在道路两旁,好奇地张望着。大将尚让站出来,大声宣布黄巢的命令:
“黄王起兵,就是为了百姓。不像李唐皇室,根本不把你们当回事。大家放心过日子,别惊慌。”
城中的老百姓们听了,都欢呼万岁,场面热闹极了。
黄巢这会儿可算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再次来到长安,和上一次来考试落第时的落魄相比,如今的他马上就要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了。他实现了自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志。可随着黄巢起义军越来越壮大,队伍里混进来的人也越来越杂。这些人参加起义,可不是为了什么替天行道,就是冲着发财来的。
黄巢曾经下令,不许士兵抢掠百姓。刚开始,大家还能遵守命令,可没过几天,这些人就忍不住了。他们心想:“我们来起义,不就是为了发财吗?不让我们发财,谁还跟着你干呀!”于是,他们就在长安城里大肆抢掠,虽说抢的大多是富家大户,可也连累了不少无辜百姓,死伤了好多人。那些没来得及逃出长安的李唐宗室成员,也大多被杀害了。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含元殿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大齐”,把唐广明元年改成金统元年。因为称帝的事太匆忙了,黄巢登基的时候,既没有皇帝专用的衮冕,也没有象征皇权的金石之乐。他只能用一块布简单地做了个像衮冕的东西,用大鼓来代替金石之乐。在一片刀光剑影中,黄巢登上了五凤楼,昭告天下:
李唐已经灭亡,大齐兴起!
随后,黄巢大肆封赏文武百官,任命尚让、赵璋、崔璆、杨希古为宰相,大将朱温、许建、张全等人以及张直方为左仆射。可是,后来有人告发张直方私藏唐朝的宰相豆卢瑑、崔沆等人。黄巢一听,勃然大怒,立刻把张直方灭族,豆卢瑑等人也都被黄巢杀了。于琮的妻子,唐玄宗的次女广德公主宁死不屈,也被黄巢勒死了。,以雷霆手段清洗李唐统治核心,对滞留城内的宗室成员展开系统性诛杀。【《新唐书.黄巢传》杀唐室无遗类、大臣拒者皆族之】
这里不得不插一段唐末诗人韦庄,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880年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正好碰上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在城中避乱待了近三年时间,才逃离出去。后来到了四川跟着王建混,还混上了丞相,不过最出名的还是他的诗词,诗词当中最能代表这个时候的作品就是鼎鼎大名的《秦妇吟》因为韦庄是这次战乱的亲身经历者,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就摘抄几句来形容当时的场面:
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
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
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
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
六军门外倚僵尸,七架营中填饿殍
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
虽说黄巢当上了皇帝,可实际上他能控制的地盘并不大。那些投降的地方军阀,表面上归顺黄巢,实际上各有各的心思,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黄巢知道唐朝的银州招讨使诸葛爽还在岳阳屯兵,离长安太近了,就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口。于是,他派朱温去征讨,诸葛爽最后投降了。而落难的唐僖宗逃到了斜谷,凤翔军节度使郑畋在他的营帐前下跪请罪,哭诉自己治军无方。唐僖宗这时候哪有心思杀他呀,只能好言安慰,让他好好守住凤翔,别让黄巢进四川,还说这是他的大功。郑畋请求唐僖宗留在凤翔,指挥各道军马,一起抓住黄巢。他说凤翔离长安也就一百多里地,正是用兵的好地方。可唐僖宗早就被黄巢吓破了胆,哪还敢留在这危险的地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郑畋又请求唐僖宗别走水路,因为水路太危险,改走南通,还让唐僖宗授予自己便宜行事的权力,好调动军队剿灭黄巢。唐僖宗这时候也没主意了,心想只要能保住自己的皇位,随便他怎么做都行,于是就同意了郑畋的请求,然后慌慌张张地往西逃去。
唐僖宗逃出长安后,留下了几千名宫女。黄巢刚进长安城,这些宫女们就都跪在他面前,高呼
“皇王万岁”,
表示愿意伺候他。黄巢见了,心里高兴极了,觉得这就是天意。他心想:“这辈子也算没白活了。”于是,就开始沉醉在美女堆里,过起了逍遥快活的日子。黄巢这么多年一直忙着南征北战,很少有机会享受女色,如今大功告成,自然是彻底放开了,尽情寻欢作乐。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黄巢最后失败的关键原因。最关键的是他在战略上犯了大错。进入关中之后,起义军没有对唐朝流亡朝廷穷追猛打。这个失误,给了唐朝喘息的机会,以致造成后面的反扑。唐僖宗虽说逃到了成都,但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回长安,毕竟长安是唐朝祖宗陵寝所在,是唐朝的根基。而且,唐朝的军事力量其实还挺强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大同节度使李国昌以及他的儿子李克用、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等军阀,都有很强的战斗力。再说了,那些已经投降黄巢的原唐朝军阀,很多人只是表面归顺,心里根本就不服。
起义军虽说占领了关中这个帝国的中心地区,可却面临着一个要命的问题。唐朝末年,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帝国主要的财政来源都靠江南地区,而江淮水路是保证关中经济命脉的重要交通线。可起义军一直实行游击战略,靠打仗来获取给养,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在关中地区没待多久,就因为粮食供应不上,再加上连年战乱,老百姓都四处逃亡,征收的赋税根本满足不了几十万大军的需求。关中地区的人心也越来越不稳,很多人开始动摇,对黄巢的统治产生了怀疑。
第一个宣布和黄巢决裂,然后投降唐军的将领是王重荣。黄巢称帝之后,因为战事频繁,军需物资紧缺,经常派使者去河中征兵征粮。河中节度使李都为此头疼得要命。王重荣私底下劝李都:“咱们投降黄巢,实在是没办法。可要是把河中地区的钱粮都让黄巢征光了,咱们以后吃啥呢?黄巢不过是个草头王,成不了大事。万一朝廷收复长安,咱们该怎么办?不如咱们重新归顺朝廷,将功赎罪。”李都本来就不想真心跟着黄巢干,既然王重荣这么说,他就顺水推舟,把这烂摊子扔给了王重荣,自己跑去成都享福了。
王重荣下定决心和黄巢翻脸。他把大家召集起来,大声喊道:
“黄巢就是个反贼!咱们世代受唐朝的恩惠,怎么能给贼寇当奴才呢?今天咱们要反正,报效朝廷,愿意跟我的就留下!”
众人听了,都纷纷响应,愿意听从王重荣的指挥。王重荣随后把黄巢派来的几百个使者全杀了,准备反攻黄巢。
黄巢听说王重荣叛变了,顿时火冒三丈。他派自己手下的得力将领朱温率领本部步兵,从同州出发,弟弟黄邺率领本部步兵,从华州出发,一起去攻打王重荣。王重荣也不是好惹的,早就做好了准备。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底,两军在河中展开了一场大战。这一仗,黄巢军吃了大败仗,朱温和黄邺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只好扔下四十多船粮草,逃回了长安。
王重荣打了大胜仗之后,也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黄巢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赶紧和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取得联系,请他过来帮忙。二王把部队合到一起,驻扎在渭水北岸,严阵以待,准备对付黄巢大军。黄巢见王重荣不好对付,就改变了战略方向,决定往东南扩张。
唐广明二年二月,黄巢任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招讨使,让他率军出蓝田关,去攻打邓州。三月,朱温的军队攻破邓州,活捉了守将赵戎。黄巢命令朱温驻守邓州,控制住荆襄一带的通道,防止唐军来袭。
这时候,唐僖宗正躲在兴元,观望局势。他一边派人传令给天下各道兵马,让他们赶紧到长安集合,剿灭黄巢;一边等着各地的消息。代州北面行营督监陈景思带着沙陀三部落和吐谷浑三万多人赶往关中。陈景思先派使者去兴元,请求唐僖宗赦免李国昌父子,让他们戴罪立功。唐僖宗知道李国昌父子有点本事,在这危急关头,多一路人马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于是就同意了陈景思的请求。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之前在代北作乱,被唐代北招讨使李钧、卢龙节度使李可举以及吐谷浑赫连铎三路联合攻击,连战连败,又被唐军一路追杀,走投无路之下,只好逃到达旦部。这一次,唐天子下诏赦免他们的罪行,他们自然愿意改过自新,为朝廷效力。李克用被封为雁门节度使,他带着达旦兵南下,和各道军马会合。各道军法听说皇帝还活着,都知道这是个发财立功的好机会。俗话说“救驾之功,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于是都争着出兵关中。靖难军节度使程宗楚、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等,都纷纷派使者结盟,传檄天下,一起讨伐黄巢,尊奉唐朝王室。
唐僖宗见形势稍微有点好转,就再次任命凤翔节度使郑畋为宰相,兼任京城四面行营都统。他下诏书命令各路人马,从不同方向进攻黄巢。可唯独淮南节度使高骈按兵不动,坐在那儿稳得像泰山一样。唐僖宗派了好几拨使者去催高骈出兵,高骈却听了狗头军师吕用之的建议,拥兵自重,想效仿孙策割据江东。他还给唐僖宗上表,说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和越州刺史刘汉宏心怀不轨,他得防备这两个贼寇,所以没办法出兵征讨黄巢,请皇帝陛下自己想办法。唐僖宗看了高骈的表章,气得火冒三丈,可又拿他没办法。
而黄巢知道郑畋是唐朝的军事重臣,就想先下手为强。唐广明二年三月,他派尚让和外甥林言带着五万精锐部队去攻打凤翔。他心想,只要拔掉郑畋这颗钉子,扼住山南各州,就能断了唐僖宗北归的路。
就这样,唐军和黄巢起义军之间的战争不断反复,长安以及附近的平民百姓可遭了大殃。不管是唐军还是起义军,虽说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实则对长安及周边地区实施无差别劫掠,可实际上都干着烧杀抢掠的坏事,,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这场耗尽民力的混战,最终成为开启五代
十国更大动荡的前奏,然而、这仅仅只是乱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