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罪该万死
4
“必须惩处,这般贪官污吏实在是罪该万死!”
“一个小小的正七品监察御史居然胆敢贪赃逾十万两银子,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实在让我难以相信!”
朱厚照先是一愣,很快愤怒地大声斥责起来。
“请陛下恕罪,臣一时误以为监察御史马屿乃是清廉官员,因此错怪了锦衣卫李寂大人,请陛下允准我告老还乡。”
谢迁听罢朱厚照的话语之后叹息一声,拱了拱手,一脸惭愧地向陛下请命说道。
“此事不关阁老旧事,实则全赖于马屿太过狡猾隐藏得好,就算是阁老家也都未能发觉。”
朱厚照摆了摆手,宽慰起谢迁来。
“感谢陛下隆恩恕罪。”
听到这里,谢迁脸上瞬间露出了万分感激之色并如此回复道。
李寂目睹了谢迁的这场表演后暗自惊叹,无怪乎他是历经三朝的资深元老,这般变脸速度简直远超后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们的技艺。
这真情实感的演出效果,又有哪位影帝能达到如此精湛的地步?
身为当朝三位辅政大臣之一以及内阁元老,李寂很难相信谢迁真的毫不知晓监察御史马屿乃是一贪腐之人。
那些所谓的清官之流,在这大明之中又哪个是真的清廉高尚呢?
大部分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罢了。
已经在宦海沉浮多年之久的谢迁难道会真的一无所知吗?
如果真的如此无知,他怎么能在这复杂的朝堂上稳稳立足,并被先帝弘治指定为太子朱厚照的护国重臣之一?
朱厚照的目光在谢迁等内阁耆宿间徘徊了一瞬,随即转向站在李家宅院之外的众官吏,语气温寒如冰:“李爱卿,从今日起,锦衣卫需尽责履职。
你无需顾虑其他,朕将是你们最为坚固的支撑。”
他进一步强调道:“锦衣卫务必以监察百官、俯瞰天下为己任。
区区正七品监察御史都能收受超过十万两白银之贿,那余者又如何?这群位列朝班之人中,究竟有多少人是似马屿那样的巨贪,甚至更甚?”
“李爱卿牢记——不论涉及何人,但凡查明罪证,皆可彻查无忌!朕定为你撑腰!但凡有赃贪行法之事,一律不可宽贷!朕特许你‘先斩后奏’之特权!”
闻此言,满朝上下无不色变,哪怕身在李府外的官员也都听得分明,无不心生惧意。
忆往昔,当锦衣卫盛极之时,众人皆谈之色变。
而自弘治以来,锦衣卫未再发挥效用,本盼其就此沉寂下去。
岂料这次,由谢迁领头对李寂的弹劾,不仅未能击垮对方,反而令皇帝越发信赖李寂,更加助长了锦衣卫的威势。
这无疑是一记自我反噬之举,而此刻却又无措置辩驳。
不少文武大臣已忍不住颤抖起来,犹如头顶悬起一把利刃,不知何时会坠落下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怎不让人心惊胆颤?
谢迁等人彼此目光交汇后默默点头。
“微臣谨遵圣谕!”李寂面容庄严地应声道。
尽管如此,他也心知肚明,若贸然将锋芒指向如谢迁这般阁臣高层,则自身能否安然度日也属未知。
故而在真正具备十足力量之前,他断不敢轻易尝试。
且不说历史中的朱厚照因何殒命,仅就表面原因,便知即便身为帝王也无法避免意外发生或染病身亡的可能性。
更何况,在朝廷内部派系纷争下,权力倾轧往往能改变许多事情——譬如直接更换皇帝。
在这种环境中,身为区区从四品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的自己,又有多少话语权与生存空间呢?
因此,他必须采取稳扎稳打策略步步为营……
片刻之后,朱厚照再次开口:“小贪小过不必深究,李爱卿要锁定那些真正的大蠹贼!”他又补充道,“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朕亦知晓分寸。”
听罢,李寂长身一揖回禀曰:“微臣明白。”他的心里十分清楚:捕捉到越多重要目标,正能量系统的奖赏才越为丰厚;相比之下,追捕诸多微不足道的小鱼虾类官员实则毫无意义,唯有擒获大鱼才能带来实质上的成就感与利益。
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不是轻易能动的,但像监察御史马屿这样的普通高官,还是有办法处理的。
“谢阁老啊,既然你弹劾了李卿,那你说,是不是该教导一下李卿,比如教他如何才能合理收礼呢?”
“别人若是擅自收礼是犯法,可李卿若收点礼物,这反而没什么问题。
要是李卿太过清廉,朕还真的不太习惯。”
朱厚照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微微点头,随后看向兵部尚书谢迁,郑重地说道:
“……”
谢迁听完这话后整个人都懵住了:陛下这是何意?您可不能随便冤枉人啊!我可是辅佐三朝的老臣,顾命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我这样的人怎么能跟那种不良行为沾边?您让我去教他人如何违规,这不是为难我吗?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都满脸疑惑地盯着朱厚照——陛下刚刚才给李寂先斩后奏的权力,让他去严查腐败,现在怎么就转过头要求谢阁老去教导他怎样变通收礼呢?做人也不能如此双标吧!天下哪有这样的帝王?合着李寂可以收礼,我们其他人就不行了吗?
一个个官员心中愤懑,差点没被气出一口血来。
“陛下,微臣实在不懂如何去收礼,又如何能够教导李镇抚使在这方面变得‘精通’?”
谢迁沉默片刻,苦笑着回答道。
朱厚照听了他的话,凝视着他片刻,然后问道:“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李寂在不在场?”
“微臣在。”李寂连忙拱手回应。
朱厚照沉思了一下,缓缓开口道:“监察御史马屿家中抄出来的五万两银子,就不需要上缴国库了。”
“这些钱朕全都赐给你!”
“……”
李寂愣住了一瞬:五万两银子就这么白白给了我?居然还有这种好事!
而满朝文武听到这话,眼中几乎要喷火了——这可是整整五万两啊!不是区区几百两就能比拟的数目!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治理天下,处处都需要开销,处处都需要银子,陛下竟这般随意!
“陛下不可!”
“这五万两银子,理应充作朝廷开支,就算直接进入陛下的内库也是可行的。”
“倘若真想改善李镇抚使的生活,给个一千两便已足够。”
谢迁立刻着急地上前喊道。
“请陛下再三考虑!”
其余文武百官们也随之齐声恳求道。
“好了,朕意已决,不需要再争论。
而且这笔银子本就是李卿查抄所得。”
朱厚照神色正经地说道:“这也是对李卿的一种奖赏。”
“臣等领旨。”
见朱厚照如此坚持,群臣只能不甘心地答应下来。
“刘瑾,尽快在靠近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的内城内,为李卿挑选一处合适的府邸安置下来。”
朱厚照随即又对着刘瑾下命令:“今日之内就要完成此事。”
“老奴遵命。”
刘瑾躬身领命答道。
“陛下,臣仅仅是在尽自己的本分而已,至多也只是恪守职责罢了,哪值得陛下如此重赏?五万两白银、一座府邸……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感激天恩浩荡,但实在觉得愧不敢当啊。”
李寂脸上满是感恩的表情说着话,虽然心中暗喜,可表面的谦逊姿态还是要保持的。
谢迁等人看到李寂如此懂得谦让,心中稍感宽慰,目光也柔和了一些:此人知道进退且识大体,若是日后加以引导,说不定能够成为他们的助力,共同对抗阉党之人。
“李卿啊,朕赐予你的东西你就尽管收下便是。”
朱厚照笑着劝说道。
“微臣谢陛下隆恩。”
既然朱厚照都如此明确了意思,李寂也只能犹豫了一下后,叩谢圣恩表示接受。
他其实并未坚持非要住在老宅,毕竟他并非原来的主人,穿越而来后,对于这座老宅也谈不上多少感情。
如果有机会改善生活,自然是乐意接受的。
“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朱厚照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然而,李寂谨慎地说道:“陛下,微臣早已习惯独自一人生活,若蒙陛下赏赐宅邸,还请不要过于宽敞。
像目前这样的规模就已足够。
若是太大,日后打扫维护也颇为不便。”
他心中思量,修习武艺需要清净之地,旁人靠近终究不太方便。
而且,就算是雇佣奴仆和侍女,又怎能保证不会有朝廷官员暗中派来的眼线呢?当然,以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身份,查明这些人的来历并不算难,但与其多费周折,不如自己独处更为自在。
听了这话,朱厚照感叹不已:“李卿果然堪称我大明之柱石!朝中百官应当以李卿为楷模,若有谁能做到李卿这般勤俭自守,朕就已然十分欣慰了。”
文武百官们闻言却都装聋作哑,仿佛事不关己。
他们勤于职守、操劳国事已是分内之事,难道不该养些姬妾或雇用几个仆役伺候自己?难道还要学李寂这般凡事亲力亲为?那十年寒窗求取功名又是为何?
“陛下谬赞,实乃微臣个人偏好罢了。”李寂长揖一礼,满脸谦逊。
“朕欣赏的就是李卿这一点——真诚实在!”朱厚照赞叹一句,随即转向刘瑾命令道,“大伴,为李卿安排一套三进三出的府邸便好。
不用太奢华庞大,以免李卿觉得不合用。”
刘瑾心中不禁暗暗艳羡。
他曾伴朱厚照多年,方才博得今日之宠信,而这李寂甫一面圣,就受到如此礼遇,让他既佩服又有些嫉妒。
不过,他知道皇帝对某人青眼有加时,只能顺势支持,绝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只会惹祸上身。
于是他恭敬回禀道:“奴才记下了,一定尽快为李大人准备妥当,并今日之内安排搬入。”
可谁知,李寂听到“三进三出”四个字竟呆住了。
原本他还以为只要一个小院子就能满足,还特意申明自己单身居住,没想到皇帝直接赐予这么大一处房产。
再回想自己此前表述孤身一人的理由,他突然想到,如果没有提前表明,会不会直接领到一座宫殿级的豪宅?
“这并不过分,朕反而觉得略显寒酸啊!”朱厚照继续宽慰,“现在你一个人住,可今后结亲成家,总少不了雇请些仆人侍女吧?若以后还需更换府邸,倒不如一次配齐。
说实话,如果不是你说希望房子别太大,朕真打算送你一座带有小湖水阁的大庄园,在那里还能乘船垂钓,尽享闲情雅致呢。”
说罢,朱厚照脸上写满了遗憾。
殿内的文武百官都愣在了原地,什么叫皇恩广被,这便是最好的诠释!
放眼整个朝堂,谁曾享受过这样的殊荣?就连三位顾命大臣,也从未受到过朱厚照这般优待。
诚然,别说什么顾命大臣了,哪怕是许多五六品的官员,大多也都住在刚才陛下提到的那种大宅子里。
但那是不一样的,这是来自皇帝本人的认可与礼遇,分量截然不同。
“微臣感激陛下隆恩。”李寂听完这一番话,沉默片刻后,庄重地向朱厚照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意。
想到君王如此真诚待己,他又怎能不动容?李寂心中暗自发誓,愿为朱厚照清除朝廷中那些贪赃枉法之辈,荡平江湖中欺压良善、蔑视朝廷的恶徒,让这个世界变得清明起来。
毕竟,这些事不仅符合他的志向,还能赢得系统的奖励。
可用心去做和敷衍从事,二者之间的差距何止千里?
“李卿不必对我过于客套。”朱厚照挥了挥手,转身朝着李家老宅大门迈步而去,并吩咐道,“咱们这就回宫吧。”
随着这声音落下,刘瑾立刻高声传旨:“摆驾回宫……”
接着,朱厚照又补充了一句,“至于在场各位大人,若有无紧急公务要办的,就由锦衣卫安排人送你们回去。”
听到此言,群臣连同李寂一齐躬身道:“恭送陛下圣驾。”
目送着朱厚照离去之后,那些随驾进入李家宅院的大臣们扫了李寂一眼,便各自散去。
他们心里清楚,以当今圣上对李寂的宠信来看,恐怕很快他就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了。
不过,鉴于锦衣卫向来与文官武将关系紧张,因此也无人愿意多寒暄一句。
兵部尚书谢迁只是简单点了点头便径直离开。
“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遭忌,我也得加快脚步提升实力才行。”当所有人走后,李寂目光一闪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