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崇祯帝

第九章封 秦良玉为锦绣侯 赐蟒袍

李若琏站在原地,脸上掩不住地傻笑,心里更是乐开了花。他一直渴望能独自训练一支军队,在他看来,羽林军这一方天地实在太过狭小,根本无法施展他的抱负。

此刻,他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那些训练新军、驰骋战场的画面在脑海中不断浮现,每一个念头都让他热血沸腾,一颗心早已蠢蠢欲动。朱由检将他的神情尽收眼底,自然明白他心中所想。

“李若琏。”朱由检开口,声音沉稳有力。

“陛下,臣.....在。”李若琏忙收起笑容,恭恭敬敬地应答,虽极力压抑,但仍难掩激动。

“去吧,训练御龙军的强度,先加倍,往后慢慢加到三倍、五倍。能坚持下来的自成一军,即便失败也自成一军。”

朱由检目光坚定,对这支未来的军队寄予厚望。“是,陛下。”李若琏领命,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脚步轻快地匆匆离去,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支由他一手打造的精锐之师。

骆养性回到锦衣卫,神色庄重地宣读朱由检的口谕。“锦衣卫所有人接旨。”声音在空旷的院子里回荡,所有锦衣卫迅速整齐列队,单膝跪地。

“陛下口谕,所有参加行动之人都有奖,最高一百两,最低五十百两。”听到这话,底下一片低声的惊叹与欣喜,随即整齐高呼:“谢陛下隆恩。”众人纷纷对皇宫方向虔诚跪拜,朱由检收获了一波满满的忠心值。

其实,并非所有锦衣卫都富得流油,大部分人也只是勉强维持温饱,只是这些朱由检并不知晓。

“大家要多为陛下办事,陛下不会忘记大家的,干净钱才不烫手。”骆养性语重心长地叮嘱着。

“大家都散了吧,王国兴,高文采二人留下吧。”

二人抱拳行礼,问道:“大人,留我们有什么事安排?”

骆养性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王国兴,高文采,有个好事情,不知你们愿去吗?”

“我们愿去,请大人明说。”二人在锦衣卫也是边缘人物,属于南镇司,毫不犹豫地应道。

“李若琏,你们应该知道吧?”

“知道,李若琏升任羽林军指挥使,陛下亲兵。”

“现李若琏升都指挥使,训练二万锦衣卫。”

“这,这.......也太快了吧,这才几天。”二人满脸惊讶,忍不住出声。

“李若琏走了,我向陛下推荐了你们二个。”骆养性缓缓说道。

二人大喜,立刻跪地:“谢大人,卑职不忘大人之恩。”

朱由检看着锦衣卫送来的银子和古董,眼中满是惊喜,心脏也不受控制地怦怦直跳。上辈子他忙着训练和执行任务,哪见过这么多钱。如今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珍贵的古董就摆在眼前,他尽情地感受着这份财富带来的震撼与满足,好好地过了把瘾。

“大伴,韩爌全家这么多人关在间狱里,有点浪费粮食,还是让他们发挥余力。”朱由检转头对身旁的王承恩说道。

“是啊,皇爷。”王承恩连忙附和。“

你派人去大理寺传朕口谕:让韩爌全家都去修上建奴破坏掉的城墙和救灾,为大明做最后的贡献发光发热。诏令向全国,除特大恶贯满盈人砍头外,其余罪犯全部去修城墙或路,再根据表现来减刑,取消百姓杂役,用罪犯代替。”

“是皇爷。”王承恩领命去安排人去办此事。朱由检以身体原因为由没去早朝,可他并未停歇,一道道诏令从他手中发出。

他派人去召回他的师尊孙承宗(1563- 1638年)及他的五个儿子孙之獬、孙之绳、孙之縢、孙之绶和孙之缵;还有孙元化(1581- 1632年);袁可立(1562- 1633年年1630年登州总兵);孙传庭,曹文诏,卢象升,左良玉,满桂(留在京城治伤),贺人龙,曹变蛟(曹文诏之侄子),马祥麟(秦良玉之子)等回朝述职。

高阳县城内,一片古朴清幽的庭院。孙承宗身着一袭素袍,正不紧不慢地在庭院中负手踱步。自告老还乡以来,他每日的生活便是这般宁静闲适。清晨,伴着第一缕阳光,他在书房中静心读书;午后,就在这庭院中悠然漫步,或是与家人围坐一处,闲话家常,日子平淡却也乐得自在。

他的五个儿子,各自有着不同的喜好。孙之獬时常沉浸在书房中,与经史古籍为伴;孙之绳、孙之滕与孙之绶三人则热衷于在庭院中舞剑,剑影闪烁间,强身健体;最小的孙之缵,还带着几分年少的活泼,总是缠着父亲,让他讲些朝堂上的奇闻旧事。

这日,孙之缵又凑到父亲身边,一脸好奇地问道:“父亲,建奴都打到京城之下,皇上大怒,并拿下了袁总督下狱,父亲你说皇上会不会杀了袁总督?你说说袁崇焕该死不?”

孙之缵言语间满是愤慨,“我认为他该死,父亲当年打造的关宁防线,努尔哈赤都没攻破,他袁总督在陛上面前许下军令,五年平辽,现才让皇太极打到京城,让陛下受惊,让关外百姓受灾,他应该以死谢天下。”

孙承宗摸了摸胡须,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在心底暗自思量,如果袁崇焕死了,谁又能替代他镇守辽东呢?辽东局势本就复杂严峻,合适的人选实在难寻。

恰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庭院的宁静。管家神色匆匆,一路小跑,袍角带起一阵风,在孙承宗面前猛地站定,气喘吁吁地说道:“老爷,圣旨到了!”孙承宗闻言,正轻轻抚弄胡须的手微微一怔,动作瞬间顿住,原本平和的眼神里闪过一丝诧异。刹那间,他神色变得庄重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疑惑,有期待,更有对朝堂局势变化的隐隐揣测。

他迅速抬手,整理好衣冠,每一个褶皱都被他仔细抚平,衣角的灰尘也被轻轻掸去,带着几分紧张与期许,快步向正厅走去。

五个儿子也纷纷从各处赶来,孙之獬还带着书卷上的墨香,孙之绳手中的剑柄上似乎还留着习武的余温,孙之滕、孙之绶脚步匆匆,神色中满是不安,最小的孙之缵跟在兄长们身后,眼神里闪烁着好奇与紧张。他们紧紧跟在父亲身后,每个人心中皆是忐忑不安,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圣旨,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消息,脚步的节奏都透着焦虑。

一个小内侍,手中捧着一份明黄色的卷轴,在两名羽林军的护卫下,稳步走了进来。“孙承宗带犬子见过公公,公公远道而来辛苦了。”

孙承宗拱手行礼,态度恭敬,微微弯下的身子显示出他对圣旨的敬畏,语气中也带着几分试探。“为皇爷办事,这是奴婢应该做的。”小内侍客气地回应,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孙宗师,还是先接旨吧。”

孙承宗率五个儿子孙之獬、孙之绳、孙之滕、孙之绶、孙之缵,整齐跪地,神色虔诚,额头几乎贴到了地面,恭迎圣旨。

这一刻,整个庭院都弥漫着庄重的气氛,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众人的衣角,却吹不散那凝重的氛围。

宣旨太监清了清嗓子,展开明黄色的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祖宗之业,临御天下,今值多事之秋,边疆未靖,忧患重重。朕念及老臣孙承宗,昔日殚精竭虑,为朝廷屡建奇功,于军事谋略、边防部署皆有非凡之能。今特召卿火速返京,任元帅府副元帅之职,望卿秉持忠心,整饬军务,攘除外患,重振我大明军威。朕心所盼,卿勿负朕望。钦此!”孙承宗听罢,眼眶瞬间泛起一层温热的雾气,微微泛红。他的内心犹如汹涌的潮水,百感交集。这些年退隐田园,他虽享受着宁静,可心中始终放不下大明的江山社稷。此刻,听到圣上的召唤,他既为自己能再次被委以重任而激动,又深知前路艰难,责任重大。尽管他不知道副元帅是多大的官,但在他心中,只要能为大明社稷出力,便是无上的荣耀。他重重地叩下头去,额头撞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声音坚定有力,几乎是从胸腔里迸发出来:“

臣孙承宗接旨,谢主隆恩,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那声音里满是赤诚与决然,在庭院中久久回荡。一旁的五个儿子也一同叩谢,随后,孙承宗起身,双手微微颤抖着,无比恭敬地接过圣旨。

圣旨触手,那明黄色的绸缎似乎带着圣上的殷切期望和沉甸甸的责任。稍作停顿,他转身对儿子们说道,声音因为激动还有些发颤:“陛下有令,国家有难,我等自当义不容辞。

收拾行装,即刻启程。”相同的事在孙元化,袁可立,孙传庭,曹文诏,卢象升,左良玉,满桂,贺人龙,曹变蛟等人身上发生。

孙元化收到圣旨时,正在书房研究西洋火器,他愣在原地,片刻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将手中的图纸一把抓起又放下,嘴里喃喃自语:“终于能施展抱负了。”

袁可立彼时正在庭院中品茶,听到圣旨内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对朝堂风云变幻的感慨,也有重出江湖的壮志。,

孙传庭正骑马巡视军营,听到圣旨到,他猛地勒住缰绳,战马长嘶。

接过圣旨,他望着京城的方向,眼神坚定如铁,似乎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

曹文诏过圣旨后,低头思索一下,不由自主拿起刚擦拭佩刀,刀在他手中的动作发出呼呼的风响,嘴角却勾起一抹笑意,“终于又能杀敌了。”那笑容里满是对战场的渴望。

卢象升现只是一个知府官,圣旨来时,他正带领家臣在校场练武,听到圣旨内容,他看向家臣们的眼神更加炽热,仿佛已经将他们带入了与敌军厮杀的战场。

左良玉,此时年轻气盛,充满热血,有满心报国之志,收到圣旨时,他激动地一拳砸在桌子上,桌上的茶盏都跳了起来,“终于轮到左某为大明出力了,可以一展宏图!”

满桂虽留在京城治伤,收到圣旨时,他挣扎着起身,不顾伤口的疼痛,单膝跪地,眼中满是坚毅,仿佛伤痛从未存在。

贺人龙,这个武功高强却头脑简单的人,听到圣旨,咧着嘴傻笑,“又有仗打喽!”

曹变蛟收到圣旨,正随叔父曹文诏在外,他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看向叔父,等待他的命令。

在这些人返京之时,东厂王之心日夜不停赶到了四川,他休息一天后,就到秦良玉府上宣读圣旨。四川,秦良玉府邸前,一片肃穆。王之心身着东厂飞鱼服,神色冷峻,手持明黄色圣旨,身后跟着一众东厂番子。

秦良玉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地率着亲卫及白杆军,整齐跪地。她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沉稳,可当王之心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圣旨时,她的眼中还是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临天下,赖诸臣之力,保国安民。今有女将秦良玉,忠勇无双,屡立奇功,其义举感天动地,其威名震慑四方。特封秦良玉为锦绣侯,赠送蟒服一件,世袭罔替,以彰其功。今朕命尔于四川、贵州、湖南西部招兵十万,整军备战,以固我大明疆土。东厂王之心协理调粮诸事。望卿不负朕望,扬我大明国威。钦此!”秦良玉听罢,心中涌起一股热流,眼眶微微湿润。她半生征战,为的就是守护大明的山河百姓,如今得到圣上如此厚封,她深感荣耀与责任。

她双膝跪地,重重地叩首谢恩,声若洪钟,响彻四周:“臣秦良玉接旨,谢主隆恩!定当竭尽全力,招兵练兵,不负陛下重托!”

那声音里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决心,随后她起身,双手微微颤抖着,无比恭敬地接过圣旨。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